kKgXv57mwehuqJFDQZWcP1TjlfrdtYxV.jpg

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数量、规模等逐步向更高水平迈进,由过去的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等单个环节的局部“试水”阶段,逐渐进入产业链整体“出海”的时期,在国际市场上与德国、日本等传统技术强国展开高层次、全方位的竞争。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工程设计院在国内的一系列大型复杂的工程建设中储备了丰富经验和能力,但国际工程设计咨询服务的竞争力显得苍白和薄弱,这与中国标准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低,在国际工程项目中应用比例低密切相关,标准规范的壁垒无疑制约了设计咨询业务的国际化发展。标准体系的国际化推进进程必将是复杂艰巨且漫长的,但也是必须跨越的交流壁垒,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战略对于提高我国产业和技术国际竞争力,提升国际工程设计咨询业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标准规范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关于标准的定义是指一种或一系列具有强制性要求和指导性功能,内容含有细节性技术要求和有关技术方案的文件,其目的是让相关的产品或者服务达到一定的安全标准或者进入市场的要求。工程标准是规范工程建设、控制工程风险和促进工程行业健康发展的技术保障,也是工程建设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转型升级,以技术、标准支撑的高端“走出去”成为新要求,标准化战略亦成为企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

一、国际标准

由国际性标准化组织制定并在世界范围内统一和使用的标准,是世界各国进行贸易的基本准则和基本要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ITU标准为国际标准。在联合国管理之下的国际标准机构共有28个(如: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国际法制计量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每个机构都在某一领域制定一些国际标准;其中85%的国际标准是ISO/IEC制定的,剩下的15%由其他国际标准机构制定。

西方国家的技术法规一般是由国家法律法规对标准化活动本身进行规范,美国标准学会(BSI)、法国标准协会(A-FONR)、德国标准化学会(DIN)都是国家法律、法令、协议认可授权的国家标准化机构。建立不同层次的技术法规体系,重点制定有关安全、卫生、健康、环保等方面要求是技术法规的主要内容,在法律法规等法律形式文件中引用标准,使标准成为法律法规和契约合同的组成部分。

二、美国标准

美国的标准体系是自愿性和分散性的体系,由国家部门颁布技术法规,各有关部门和机构自愿编写,自愿采用相关技术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充当协调者,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是美国标准化领域唯一官方机构。ANSI代表美国参加国际或区域性标准化组织(如:ISO、IEC),在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方面与世界其他同类组织沟通交流。

三、欧盟标准

欧盟标准由政府机构(欧盟标准委员会)主导标准制定,是政府法规的一部分,大部分的欧盟标准具有强制性,欧盟成员国的标准法规必须符合欧盟强制性标准法规。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与ISO、IEC之间缔结协定,CEN先行制定的标准,ISO将不再另行制定,直接用CEN制定的标准作为ISO相应部分标准的草案。CEN发布的欧洲标准,优先采用ISO/IEC的工作成果。

四、其他标准

日本标准建立了十分完善的标准实施保障体系,其法律体系、市场准入、合格评定三个环节相互衔接配套,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监督与执法。

南美的巴西和智利等国家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与北美大致相同,均由国家发布建筑法规,并由国家成立的标准化研究院(INN)统一颁布和管理其技术规范及技术标准。匈牙利和波兰等东欧国家均采用由国家统一颁布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模式,各州、市严格遵照执行。

五、中国标准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实行的是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相结合的标准体制,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国标的思路与欧美标准的思路不同,通过标准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我国标准国际化取得重大进展,国际标准话语权逐步增强。2008年成为ISO常任理事国,2011年成为IEC常任理事国,2013年再次实现ISO技术管理局的“入常”。

标准由于层次不同,其使用的地域范围也有所不同。ISO、IE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标准在全世界都得到广泛认可和接受,其覆盖面广,影响力遍及全球。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名义上是为消除各国在国际贸易中设置的技术壁垒,但发达国家利用自身优势,以TBT规则和标准国际化推高了发展中国家竞争成本,国际标准是通往经济全球化道路上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是一种经济领域的殖民主义。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标准国际化是被动提出的战略,是在谋求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无法绕过和必须逾越的屏障。

标准差异在项目实施中的问题

在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标准问题始终困扰着中国设计咨询企业,尤其是使用国际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给中国企业在项目投标、履约执行、项目管理、项目绩效、优化技术方案、扩大企业影响力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带来了诸多困难。

一、设计工程量的影响

土建结构设计规范地域性很强,一般项目设计中土建要求使用当地规范,其中地震荷载、风荷载等参数的选取和实现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习惯性做法也不一样。在马来西亚的某燃机项目中,设计院收集当地标准和中国标准进行了详细地比对,工程量的偏差大概在4%-7%,在项目投标报价阶段,进一步调整了偏差范围,较中国标准估算的土建工程量放大10%,进而直接大幅拉高了投标报价,削弱了价格竞争力。如果外委完成土建设计,也将直接增加设计上下游的沟通成本,减少盈利。

此外,消防设计、环评、安防等需符合当地的规范和要求,并需获得相关政府部门审批,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通常设计院只能以转包的方式分包给当地公司完成,以保证项目工期,但是无疑增加了设计接口,也削弱了价格竞争力。

二、采购施工的影响

对施工材料而言,采购比中国标准成本高的国际标准原材料和设备,会直接推高成本。据统计发现95%以上的企业认为工程在采用国外标准后,造成材料成本增加,总成本也显著增加。项目执行中当地监理及业主会不认可中方提供的材料质量合格证明及材质证明书,会要求按照当地规范对钢管的焊缝焊接质量、材料含碳量等指标重新检验,直接影响项目工期。国内的机电设备安装、装饰装修材料等方面标准仍有较大改进空间,以适应国际环境。

三、执行的影响

中资企业在海外承包工程中大多采用的是施工总承包模式,这种模式一般沿用国内施工标准,而“中国标准”和“国际标准”常常出现不兼容的情况。中资企业的很多参数都是经验数据,直接高效且成本更低。而国际项目中,需要从原理入手,逐步计算,国内的经验数据不被业主认可。为满足业主的设计和施工建设规范要求,很多时候设计院会在完成设计之后委托外国设计院进行设计转化,但是由于标准和规范的不同,以及设计理念的不同,增加了大量的沟通成本,也直接影响了设计的出图速度,进而影响项目的工期。很多时候,双方在出图的数量、精度上有很大的认知不同,往往超出了设计合同的范围,也直接影响了项目的施工和执行。

四、合同要求

在FIDIC合同条件5.4技术标准和法规中明确规定:“设计、承包商文件、施工和竣工,均应符合工程所在国的技术标准、建筑、施工与环境方面的法律、适用于工程生产中的产品的法律、以及业主要求中提出的适用于工程相关法律规定的其他标准”,这对于承包商在实际工程项目的实施上存在着相当大的挑战,既要符合中国技术标准和规范,又要满足工程所在国的技术标准以及施工与环境方面的法律。这也是海外工程项目设计咨询业务的难点和痛点,国外标准和规范的差异性的解决方案过多地依赖设计转化,难以针对性地提供独立解决方案,不能有效管理工程项目潜在技术和经济风险。

融汇智造力量跨越标准规范的壁垒

在国际工程技术和工程建设领域的高端咨询业务市场上,若要占领技术制高点,最大限度地实现海外投资和工程建设的价值,就必须突破工程技术标准的壁垒。

一、标准的使用背后是国家工业实力的背书

国际市场上不同性质的项目类型采用中国标准的情况不同。中国政府、企业投资,中国企业建设的项目主要采取中国标准和所在国当地标准;经济援助类项目则是通过在合同中规定采用中国标准规范进行,基本上可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及规范;框架类项目则是依托中国政策性银行及商业银行提供的优息、低息或者免息的资金项目,中国采购要求即规定了中国标准规范。但国际招标类商业投资项目,由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参与的公开招标项目,一般不会采用中国的标准规范。由中国能建总承包的巴基斯坦胡布2×66万千瓦燃煤电厂工程、孟加拉国帕亚拉2×66万千瓦燃煤电厂一期工程荣获2020年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全球特大型项目卓越奖。项目全部采用中国技术和设备,由此可见,中国标准的背后是中国技术实力和中国资金的背书。

二、将工程项目转化成“事实标准”

在我国承建或融资的境外项目中,需结合当地市场需要、用户需求、经济社会环境、地理条件、气候特点等,对中国工程建设标准进行适应性优化,使中国标准满足有关国家工程条件的差异性要求,让沿线国家用户逐渐习惯应用中国标准,使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受到市场广泛认可而成为国际“事实标准”,而后争取上升成为正式的国际标准。土耳其胡努特鲁电站由中国能建华东院设计,2023年在历经多次强震后仍平稳运行,为当地民生用电、应急抢修、抗震救灾提供安全稳定的电力保障。电站选址位于土耳其第一地震区,地震加速度值为0.40g,建筑抗震设防烈度达到了9度。项目设计中充分利用钢结构材料性能,采用高延性结构设计,主厂房和锅炉房全部使用钢结构,总计使用了3万吨钢材。在土耳其,中国的电站标准已经成为可靠的代名词,成为了从实践中走出来的“事实标准”。

三、中国电力设计标准与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比较研究丛书的编写

早在2007年12月,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启动了“中国电力标准国际化工程”,将中国电力设计标准和国际标准、国外标准进行对比,旨在加强技术交流、打破沟通屏障、进一步扭转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被动状态,推进中国电力建设行业整体出海。电力规划设计协会组织了23个专业组按照模块开展了各类专题研究,25家单位围绕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逐本逐条地深入研究分析,结合各大电力设计院的海外学习以及海外工程实践经验,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验收定稿。2015年6月,已完成27卷52分册的《中国电力设计标准与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比较研究》编写。该丛书将中国现行(截至2013年颁布)电力设计国家(GB)和行业(DL)标准与国际标准分专业、分模块进行对比,对其中的安全、环保、主要参数和技术要求等重要条款做出评价(如宽严程度、差异原因等),提出使用指南。通过对中国电力设计标准与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对比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内外电力设计标准的差异,为我国电力设计工程建设标准与国际接轨提供参考依据。

四、中外电力工程技术标准数据管理平台(pesglobe.com)的应用

在标准比较研究中,配套的数字化进程也是其中关键的一环。中外电力工程技术标准数据管理平台(pesglobe.com)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中收录的《国际电力工程标准清单》由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为主导,各省级院及以上会员单位协助汇编项目及标准信息整理的清单。《清单》收录了2016年1月1日—2020年3月31日期间在建和投运的154个国际电力工程使用的5100多个标准,涉及到的标准体系有162个,工程分布在52个国家141个省/地区,涉及火力发电、燃机发电、水力发电、抽水蓄能电站、输变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投资咨询、海水淡化、通信、智能电网等领域。为国际电力工程标准规范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了最底层的数字基础平台。

结语

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是工程建设活动及监管的重要技术依据。标准国际化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主导一项国际标准的制定不仅需要国际组织的授权,更需要国际同行的认可,具备技术上的优势。制定国际标准,推动中国标准走向世界,是我国创新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设计咨询走向国际的底层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