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我国“走出去”步伐的稳步推进,中国企业承接境外EPC项目日益增多,这些项目复杂的涉税环节给企业税务管理带来挑战。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境外EPC项目中的税务问题,本文深入解析了境外EPC项目中涉及的我国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关税、个人所得税多个税种的税务处理要点,并针对EPC项目的税收风险提出应对建议,助力企业有效管控税务风险。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项目是指企业接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整个过程均由总承包负责,业主不需要过多参与,最终以“交钥匙”方式交付工程的项目管理模式。通常,EPC合同由设计(Engineering)、采购(Procurement)、施工(Construction)三个部分构成。在EPC总承包模式下,通常将设计部分分包给其集团内的成员设计单位或是第三方设计公司,将采购部分分包给其中国境内的集团成员企业或是中国境内的贸易公司进行设备、材料采购和出口,施工部分可采取专业分包的方式进行,将境外项目的施工部分再分包给其集团内若干个子公司及独立的第三方合作公司。本文所讨论的境外EPC项目需符合以下三个条件:EPC工程位于境外;总承包方为我国境内居民企业;业主为外国公司。

涉税要点分析

增值税
设计(E)
若设计分包开具6%的设计服务增值税专用发票:在跨境服务免税备案的前提下,总包方需将设计服务分包方的6%进项税额转出。
提示:存在6%的进项税成本,应在前期合同谈判时,以合同约定的方式考虑这部分进项税额的影响。
采购(P)
对于中国企业在境外建设的三种类型的工程项目(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对外投资工程项目、对外援助工程项目),根据《财政部、国税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39号)规定:出口企业对外援助、对外承包、境外投资的出口货物,视同出口货物实行免征和退还增值税政策,根据上述规定,出口项目建设在国内采购的用于工程主体的设备、材料都可以享受出口退(免)税政策。
提示:需关注限制性出口的钢材、设备,需视同内销处理,按规缴纳增值税。
施工(C)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跨境应税行为增值税免税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16 年第29号)第二条的规定,工程项目在境外提供的建筑服务免征增值税。这里所指的“工程项目在境外的建筑服务”特指工程总承包方和工程分包方为施工地点在境外的工程项目提供的建筑服务,因此承包和分包境外建筑工程业务的境内总承包和分包方均免征增值税。

为了充分利用免征增值税的税收优惠,"走出去"的建筑企业在实际操作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情景问答:我们公司是出口企业,在境外承接了一个工程,需要在国内采购一批货物出口到工程所在地,请问我们的出口货物适用出口退(免)税吗?如果适用,在办理出口退(免)税时,除了提交正常的单证之外,还需要提供什么资料吗?

情景问答1:居民企业 A 公司中标某国基建工程,A 公司将该基建工程分包给居民企业 B 公司进行工程实施,B 公司取得 A 公司支付的工程分包款,该部分来源于境外的工程施工所得已由总承包方A 公司在境外缴纳了企业所得税性质的税额,B 公司无法取得完税凭证,请问 B 公司怎么办理境外所得税收抵免?

情景问答2:我公司在境外从事承包工程主要以总分包方式,在申请税收抵免时需要准备哪些凭证资料?

4.总承包企业作为境外纳税主体,应就其在境外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填制《分割单(总分包方式)》后提交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并将以下资料留存备查:


情景问答3:我公司从 A 国取得的所得按照 A 国税法规定缴纳了税款,但是根据我国与该国签订的税收协定规定,该所得应仅在我国征税,请问该项税款可在境内进行税收抵免吗?

税收风险及应对措施

近些年来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尤其是后疫情时期,世界地缘政治的改变,大国博弈,竞争激烈,国际税收环境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我国“走出去”企业逐渐成为当地的重点税源和征管对象,相关税务检查和稽查频繁,税收纠纷和争议日益增多,尤其是那些发展中国家税收环境更为严峻。由于EPC项目涵盖范围广、时间跨度大,金额大等特点,同时涉及国内及项目所在国的税务管辖,税务管理相当复杂。“走出去”企业的境外项目由于前期调研的局限性,不能深入了解东道国当地税收政策,不能及时更新分析东道国税收政策变化,而且许多东道国的税收法规与实际操作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与东道国税务部门沟通不畅,无形中扩大了“走出去”企业面对的税收风险。



为确保企业能够有效应对税收风险,首先必须进行详尽的调研工作,及时掌握当地税收政策的最新动态。鉴于东道国税收体系的复杂性及其潜在风险,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初期应深入了解目标国家的营商环境、主要税种、税务征管制度以及双边税收协定等关键信息,以便提前采取措施防范境外投资可能遭遇的税收风险。此外,通过研究东道国税务部门的关注点、双边税收协定以及税收争议解决机制,企业能够合理规避潜在的重点税收风险。持续关注并动态跟踪目标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有助于提高境外经营的税收合规性,从而有效避免税务风险。



为了健全管理制度,中国企业必须建立一套适应当地环境的制度体系。在境外长期、持续合法合规经营的过程中,特别是税务风险管理方面,企业需要构建和完善一系列科学、系统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流程和操作规范。企业应根据东道国及中国的相关税务法规、境外业务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集团内部规定,不断更新和补充相应的境外税务管理制度、规定、流程和操作办法,以确保对境外税务风险的有效管控。



为了完善和强化税务风险管理,中国企业内部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预警体系,以提升税务层面的风险应对能力,并做好税务筹划。相关机构或子公司的税务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在工程项目现场持续收集财务和税务信息,确保税务方案得到全面实施,并及时完善和调整现场税务管理。企业还应建立项目纳税预测模型,从管理方式、技术等多方面确保海外工程项目在税务层面的风险防范。鉴于海外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复杂性,企业还应定期对内部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培训,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以保障海外业务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