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三年经历了新冠疫情、气候变化、暴恐泛滥、蝗灾等非传统安全危机的严重冲击后,非洲经济出现25年来的首次衰退,诸多国家债务负担加剧,国际工程市场呈现了明显的萎缩和下行趋势。在此背景下,中国工程企业如何以投建营的模式去维持和扩大原有的非洲市场份额,需直面机遇和挑战,探索适当的策略。

evU3cMTDfVSXqsKOziC6WmtynRBZF7JH.png

非洲是机遇的非洲

非洲目前仍是世界上电力缺口最大的地区,预计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非洲依然是工程承包和投资的热土,当前能源开发项目总体形势向好。

非洲各国将继续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经济稳定复苏。伴随着世界经济启动恢复性增长,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各类救助或刺激措施效果逐渐显现,预计非洲经济将迎来难得的回暖,中非基建合作有望继续保持良好势头。

挑战

在机遇之外,我们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一、国际形势风云诡谲

QwNbnh4mIB7JLeaY853RDltzrvO6CWf0.png

二、碳中和、碳达峰成了能源开发的主旋律

Pzbe9hBtsMYwnQdcVGEgFAk6frJi4upx.png

三、其他长期困扰非洲市场的问题

T4fvyWniOlwtrLHazK5qxRc8hskeSY71.png

优劣势分析

一、内部优势

在非洲执行投建营一体化的能源项目时,首先要看到中国企业的内在优势。

1.中国企业的能源技术装备水平目前具备绝对的竞争优势。我们掌握水、风、光能等行业关键技术。大型水电成套设计制造能力世界领先;风电、光伏产业形成一批世界级龙头企业;全面掌握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和柔性滞留、多端滞留等先进电网技术,输变电技术装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此外,我国的施工机械设备也底气十足。

2.央企的非洲开发经验丰富。自1967年坦赞铁路开始,各央企在非洲深耕发展,并成为业界中坚力量,且业务范围持续拓展,从最初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拓展到能源、工业制造、交通运输服务、金融等众多领域,为继续在非洲开发大型基建项目提供了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

3.融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高。各大能源央企普遍具有较高的银行资信和融资能力,同时,几十年的跨国建设和经营,企业逐步建立对外投资的风险评估与抗风险能力。因而央企的投资项目都可以较为顺利地获得融资,较为迅速地投工投产。

4.发挥投建营模式的优势。实行投建营一体化,可集中企业内部力量,更准确深入地调查评估项目,正确决策和立项;利于统筹考虑设计建造运营的融合性,达到成本、质量和工期最优;在项目管理上易于统一思路,减少内耗;投建营各方具备天然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易于减少合同纠纷,更多关注于生产和进度,易于形成攻坚合力。

二、劣势

相对于优势,也要看到我们的劣势,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

IoXKYJm3LHurD51pB9eVW8QhRbxskZ0C.png

nkaRdMO0ZuC34AtsmUpFKxQcTbwqvS67.png

w3JiDbxEGNgeMzaO1d6oIUyt9Lfpn4VZ.png

HvUW06q7KDOrgMabYuA5w9d4tZIJfXjx.png

cJ7AnsK1axu2Qmdoz04RVMwD9lyqGpj6.png

应对策略

一、审慎选择国别市场

坚持能源项目投资的市场选择和合同条件基本选择原则,不仅依赖咨询机构的国别分析数据,更要建立在对市场国别深耕之后的现实理解,不仅依赖于律师团队的法律环境尽调,更要建立于实际案例中的法条法令的解释和执行,深刻总结,以免再次陷于囹圄。

二、进军新能源及储能等相关产业

非洲可再生能源比较丰富,水力资源是最有开发前途的能源资源之一;风能资源蕴含的电力为5000万亿-7000万亿千瓦时/年,约占世界的30%;非洲是世界上太阳能资源最集中的大陆之一,3/4的土地可接受太阳垂直照射,太阳能资源丰富,可用程度高。

三、重点解决投建营一体化经营模式下的统筹管控和协调

在投建营一体化经营模式下,所有的风险都主要在公司的内部流转消化,因此应统筹考虑作为承包商的短期利益和作为投资者的长期利益,既要要求承包商履行合同义务,又要保持其必要的现金流和施工积极性。开展项目的目的也不再以投资收益率作为唯一的投资决策的标准,而应综合考虑工程承包和运维利润加上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四、注重属地化经营,勇于承担东道国的社会责任

作为长期投资者,应致力于帮助所在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发展。在建设优质工程的同时,坚持当地采购,有效推进当地经济增长。应坚持劳务管理属地化,优先解决当地人员就业。同时,应善于处理当地公共事务,长于处理与各种非政府组织(NGO)和当地媒体的关系,善于宣传和维持企业的正面形象,提高企业的在投资地的被认同感。

五、注重连锁产业的开发

在投资开发时,能源企业不仅要着眼于电力市场,还应分析连锁市场,独资或与其他中外企业联合投资,推进公司的其他产业,例如水环境、海水淡化、交通、产业园区等行业。

六、切实加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投建营各环节的实力,将核心竞争力从项目建设前置到投资并购,后延到运行维护,提高全产业链的竞争力,从而减少成本,增加收益。

七、顺应技术的时代需求

注重投资项目信息化,在投资能源项目时尝试构建数字化工厂和电站,从而节省运维成本,提高项目的安全,确保项目较长时间的稳定运行,从而提升项目的投资收益和整体效益。

作者:何维 谢昭明(中能建国际建设有限公司)

可再生能源有望在2025年成为非洲第二大电力来源

国际能源署(IEA)于近日发布《2023电力市场报告》,认为非洲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在2023至2025年增长600亿千瓦时以上,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将从2021年的24%增至2025年的30%,成为非洲第二大电力来源;非洲煤炭发电量将稳定在2400亿千瓦时左右,但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将从2021年的28%降至2025年的24%,被可再生能源超过。

天然气发电量将在2023至2025年增长约300亿千瓦时,达到约4000亿千瓦时,保持第一大电力来源地位,但占总发电量比例将从2021年的42%降至2025年的41%。

iRwoAs491uYPkg3KJjlLTmUIfWbdpxBV.jpg

南非北开普省德阿镇拍摄的中国龙源电力集团南非公司运营的德阿风电项目风机。来源:新华社

前不久在阿布扎比可持续发展周上,人人享有可再生能源组织、非洲气候基金会、彭博慈善基金会、气候工作基金会和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共同发布了《非洲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倡议》。

  • 世界银行已同意在西非和中非的一个区域可再生能源项目上投入3.11亿美元;

  • 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多哥和乍得的综合开发项目将共同提供106兆瓦的太阳能发电,并将水力发电能力提高41兆瓦,同时加强配电和输电系统,该项目预计在四年内完成;

  • 摩洛哥计划到2030年将其可再生能源产能提高到12吉瓦,将在未来8年内将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从目前的40%提升至52%;

  • 肯尼亚已将风电、地热等可再生能源项目设立为行业发展的重点,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发电;

  • 目前,埃及已签署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总装机量已超过1200万千瓦,未来,埃及将依托高日照率和高风速的资源优势,大规模落地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

  • 2010年到2020年间,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中国承建的已完工的、在建的或者计划建设的项目中约50%是水电项目。

7qkZalom3IbjHUGcQvKdwAWM9r6CFfTR.jpg

在中非共和国首都班吉附近的宾博市拍摄的萨卡伊光伏电站。来源:新华社

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缓解非洲国家电力紧张,也为非洲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中国企业逐渐意识到非洲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机遇,并积极参与其中。

  • 2022年6月,中非共和国首座光伏电站萨卡伊光伏电站并网发电,该电站由中国能建天津电建总承包,装机容量为15兆瓦,其建成能够满足中非首都班吉约30%的用电需求;

  • 赞比亚CEC河畔太阳能光伏项目是水电十一局在赞比亚首个实现并网的光伏项目,该项目的成功并网,使赞比亚的政府部门看到了新能源的切入点,为赞比亚的新能源的开发指明了方向;

  • 目前中资企业在非洲承建的最大水电站——安哥拉卡库洛卡巴萨水电站,计划在80个月内建成,建成后将满足安哥拉50%以上供电需求,促进当地经济及社会发展;

  • 由中国能建葛洲坝建设公司承建的安哥拉凯凯水电站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89.8亿度,将满足安哥拉40%以上供电需求,是非洲最大的水利民生工程,被誉为“非洲三峡工程”;

  • 截至目前,作为中国在非洲第一个集投资、建设、运营为一体的风电项目,国家能源集团龙源南非德阿风电项目累计发电量超38亿千瓦时,推动了当地能源结构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

  • 埃塞俄比亚阿达玛二期风电场项目由三一集团全程负责建设,是中国风电“走出去”的第一个完整的新能源工程项目。该项目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埃塞俄比亚电力紧张的局面,意味着三一集团风电技术获得北非市场认可。

4xHSABmRJwgnLoZ60h28MNUDltbFIepz.jpg

中企承建的埃塞俄比亚吉布3水电站是当前非洲已建成的最大水电站,将埃塞俄比亚全国发电量提升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