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pS3Y2gJ5vl7UtoBWkFHMhIZcTsCmdD6.jpg

据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数统计,当前全球轨道交通PPP市场年度规模约在60亿欧元。根据近年来增长趋势预判,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以外的全球轨道交通PPP项目年度市场规模将达到 100亿欧元以上,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有较多项目机会,针对中国企业发展PPP的特点及遇到的困难,建议中国轨道交通企业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应对。

提高国别选择标准

充分利用国家“一带一路”所建立的合作平台和合作机制,借助合作组织,依托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在国别选择上,优先选择“一带一路”合作范围内的国家,中国的轨道交通企业目前已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南非等国设立维保服务基地,在土耳其、南非、马来西亚等国设立本土制造基地,深耕东南亚和非洲传统市场的同时,大力开发新市场,大步“走出去”发展PPP业务。

建立全流程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

密切关注“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法律法规等政策的变化。搭建 “一带一路”国家PPP风控合规体系,对项目立项、组织、控制、监督、决策等方面严格把控,强化风险合规管理,开展定期评估,提高风险预判能力,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轨道交通企业需要进一步优化项目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借助合同、保险、准备金等风险管理措施降低风险的危害。在PPP项目中,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合同关系如股东协议、施工分包合同、设备采购合同、原材料供应合同、产品购买协议等来加以明确。尤其要重视合同文本中关于工程范围、项目变更补偿、原材料涨价风险分担、服务/产品价格调整、争端仲裁解决等直接影响到承包商经济利益的关键条款的规定和表述,通过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质保期保函、保留金等措施将部分风险转移给分包商和供应商。

在项目各阶段多措并举应对风险

加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轨道交通PPP项目决策前、项目开展过程中及项目结束后分别采取措施应对风险。

在项目决策之前,成立专门项目管理团队,并对项目东道国的政治、进入标准,技术标准、劳动规范、原材料价格、法律和汇率等因素进行全面调研和评估,参考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编制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必要时需聘请国际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或其他国际知名评估机构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做到科学决策。同时,做好现场勘查工作,充分认识到当地特殊情况给项目施工的难度和复杂性所带来的潜在影响,避免简单照搬国内经验所可能引起的工期延误、预算超支或工程量变更等风险事件。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为项目投保国别信用保险,例如中国信保的中长期卖方信贷险和中长期出口买方信贷险及特殊合同险等,为项目转移国别风险。另外,须加强本地化合作,除了与政府官员建立起密切联系外,也要密切关注投资项目中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如工会、环保组织、意见领袖、当地社会、媒体等。应摒弃只关心短期收益的思路,秉持机会共享和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积极与项目干系人开展沟通交流。轨道交通企业还需完善自身的信息发布渠道和舆情监督机制,做好舆论信息的引导,与当地媒体做好沟通,促进企业正面形象的展示,减小负面突发事件对企业声誉的伤害。

在项目结束后,做好项目后期收尾工作,做好在手项目的移交和总结工作,总结项目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维护好业主,以期待在该国持续开发新项目。

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领域业务拓展

轨道交通作为关乎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行业,是 “一带一路 ”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的领域。轨道交通企业在开展境外PPP项目时可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实现多领域业务拓展。同时,在开展境外PPP项目中,轨道交通企业须加强与其他中国企业的协同合作,加强与国内外金融机构、法律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机构紧密合作,共享项目资源,共同应对用户需求,实现抱团出海。通过外部招聘或者双聘的方式引进境外PPP领域投融资、法律、商务管理、成本测算等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国内外优秀人才,通过项目锻炼和培养一批业务骨干,通过外部人才带动,逐步培养企业内部相关专业人才和业务骨干。

(作者单位: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