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能源国际合作战略逐步推进,我国境外电力项目总承包业务增长显著。境外电力项目受政治、经济、文化、物价等因素影响,相对国内项目投资风险更为复杂。为使项目决策和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本文对境外电力总承包项目风险进行了分类研究,阐述了项目投标决策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风险管理的内容与方法,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控制措施和规避风险的管理策略。

境外总承包项目的风险分类

境外总承包项目风险由非承包商原因和承包商自身原因导致,按照来源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大类。

外部风险

境外总承包项目的外部风险通常分为政治、政策、经济、金融、自然五种风险。其中,政治风险是需要境外工程承包企业高度重视的首要问题,此类风险主要指所在国由于社会动乱、外交、禁运、罢工、战争等造成的没收外资、拒付债务等风险。政策风险是指由于对当地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完全了解而给项目执行带来的风险。经济风险主要是当地通货膨胀或市场资源短缺带来的物价风险。金融风险主要关注汇率、利率波动以及外汇管制可能带来的风险。自然风险是指自然灾害可能给人身安全和经济生活造成的损失。

内部风险

境外总承包项目的内部风险通常分为技术、供应、施工、管理四种风险。其中技术风险主要包括设计技术风险和技术标准风险,技术方面的成熟度、复杂度决定了总承包项目的技术风险大小。供应风险中物资材料、设备供应延误工期风险在境外总承包项目中发生频率高,同时相同物品国内和国外采购也存在较大的价格不确定因素。施工风险主要从安全、质量、进度、成本四个方面加以控制,其中需重点考虑国内外用工政策带来的影响。管理风险主要包括组织协调、人力资源、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的风险。

投标决策阶段风险管理

项目风险产生的各种因素客观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因此,在投标决策阶段风险管理主要是识别和评估,从而为项目实施提前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承包商投标决策阶段首要的风险管理内容。尽管每一个风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影响范围和影响力,但可以通过分析,将它们的影响统一为成本目标的形式,以货币单位来度量。一般来说,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分析风险发生时间。许多风险有明显的阶段性,有的风险直接与具体的工作包相联系,通过分析风险可能在项目的哪个阶段、哪个环节上发生,从而起到预警作用。

(2)分析风险的级别。风险因素非常多,可以通过损失期望的大小进行分类,找出损失期望很大的风险,作为风险管理的重点。

(3)分析风险的起因和可控性。对风险起因研究是为风险预测、对策研究、责任分析服务的。风险可控性是指人对风险影响和控制的可能性,如有的风险是人力无法控制的,只能从预防损失或减小损失的角度去进行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

要把握风险,就必须在识别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估计和评价。一方面,估计和评价这些风险因素可能带来的后果;另一方面,通过估计和评价,有利于管理者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对策。

对不同的风险,按照程度由大到小,划分影响等级和可能性等级,两种等级值乘积得到风险指数矩阵,指数越大表明对应风险越大。

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定性风险评价方法(专家评分法、层次分析法等)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敏感性分析法、决策树法等)两类,在具体应用中,往往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

项目实施阶段风险管理

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管理是按照投资决策阶段制定的风险管理策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施的风险监视、控制和转移等行为。

风险监视

风险监视是项目实施阶段的首要环节。在实施风险应对计划的过程中,要实时、连续对风险和其因素的发展变化进行观察,对应对措施实施的效果和偏差进行评估,从而不断改善和细化风险应对计划。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要求项目管理者、参与者严格执行风险管理制度,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成本、工期和质量都控制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尽可能地避免和削弱风险及其引发的各种损失,从而保证项目顺利进行。以下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来分析风险的规避与控制。

外部风险规避

政治和自然风险规避。政治风险往往是个人和企业自身所无法控制的,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国际社会和国家的力量及相关法规来防范和规避。从企业层面讲,要根据所在国社会环境、习俗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建立内部应急机制,同时积极取得所在国业主方的支持。

政策风险规避。要跟踪关注、准确掌握项目所在国的各项政策,尤其是财政、税收、外汇管制、劳工法律规定以及与中国的税收双边协定等政策变化,争取充分利用国外有利的税收政策和中国出口退税政策。

经济风险规避。要关注项目所在国的经济形势、国际收支、通货膨胀、物价指数、外汇供求,通过持续深入的市场调研,提前布局经济风险应对策略。

金融风险规避。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中面临的最主要金融风险是外汇风险、利率风险。防范金融风险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业务,要聘用有经验的专业人员,选择有利的货币结算和汇率结算方式,并利用掉期等各种保值工具,规避金融风险。

内部风险控制

实践中,内部风险产生的各项因素无不与企业的管理水平息息相关,并具有可预防性、可转移性的特点,防范和控制内部风险是减少和避免项目风险损失的有效途径。

技术风险控制。防范设计技术风险,要抓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对重大设备选型和选址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组织进行科学的技术论证与评估。

供应风险控制。为了防范物资材料、设备供应风险,在设备材料采购合同签订前,先要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在投标报价时对于某些受市场影响较大的设备材料价格考虑适当价格上涨系数;对于大宗材料或价格昂贵的设备,承包商应尽量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并签订有约束力的供货合同。

施工风险控制。在建设管理过程中,要组建有经验、有责任感的管理团队,要以技术文件为基础,规范每个施工环节的管理,提高项目的管理效率和安全保障,同时加强施工成本控制,实行全面预算管理。防范安全风险应贯穿始终,要明确技术安全交底内容,加强安全设施保障和安全知识培训。重点防范分包风险,建议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有资质和信用的分包商。

项目管理风险控制。要加强组织协调,在设计咨询、行政审批、物资清关、公共关系等涉及当地环境因素的重点环节,充分利用当地中介服务资源及当地承包商优势,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主动规避劳工签证审批风险,合理控制国内劳工规模。防范合同风险,树立严格合同意识。

风险转移

要运用风险转移策略,将可能发生的风险转移给其他可以承接此风险的单位或组织,实现项目损失风险的转移,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1)保险转移。在海外工程项目的执行中,引入工程保证担保制度和工程保险是最大限度地转移合同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按照我国政府要求,境外电力项目需要支付信用保险费用,用来承担来自项目所在国的政治风险和业主的商业风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负责承接此项业务。

(2)分包转移。这是总承包商常用的转移风险的方式。在分包合同中,通常要求分包商接受业主合同文件的各项合同条款,使分包商在其承受能力范围内承担一部分风险责任和损失。

(3)索赔转移。工程索赔是承包商在风险或责任事故发生后减少损失的重要手段,要利用合同条款进行索赔,通过索赔将风险转化为利润。这不仅是减少工程风险的基本手段,也能反映合同的管理水平。

结语

境外电力总承包项目的风险管理是一项高层次的综合性管理工作,目标是为企业合理选择风险策略、形成最佳风险对策组合、规避风险损失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

在投标决策阶段,建议总承包商加强风险识别和评估,对工程项目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类型及产生原因进行判断分析,找出风险成因,制定风险管理预案,为风险的预防、控制和处理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

在项目实施阶段,境外总承包项目的投资额和工期已基本确定,建议总承包商做好内外部风险监控,及时采用风险转移策略,力求将项目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从而切实保障项目的预期盈利。同时,建议总承包商针对已建境外项目及时全面梳理风险案例,建立风险分类管理清单,通过统计分析的案例数据,为今后项目决策与管理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