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命脉。虽然当下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但各经济体特点鲜明,使得能源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且“全身各不同”气候危机之下,全球能源系统须加速脱碳,实现绿色、可持续转型。“数”语—“能源转型”系列将由面到点、从宏观到微观,带你了解能源转型。

系列头篇将较为宏观地从“能源消费结构”及“能源强度”两个维度介绍能源转型,并聚焦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德国、巴西、法国、英国等10国(以下简称“主要10国”)的能源状况展开分析。

本期“数”语:

“能源消费结构” & “能源强度”

笼统来说,能源转型主要包括两方面[1]:一是调整能源结构,增大可再生能源占比;二是提高能效水平,实现“能半功倍”。

数据选用及处理说明

  • 国际数据

全球及主要10国能源数据来源于2021年BP能源统计年鉴[2]。根据BP的统计口径,可再生能源包括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燃料;各国GDP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单位统一为2010年不变价美元,未做任何处理。

  • 中国国内数据

中国各省能源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中国能源统计年鉴[3],GDP数据为中国国家统计局官方披露数据(西藏、台湾等地区缺少数据未列入)。为消除通货膨胀因素,我们以官方公布的2010年各省GDP数据为基础,结合2011-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即GDP年增长率),计算得出2010-2019年各地区的GDP,能耗除以GDP数据得出能源强度。

  • 特别说明

“国际数据”和“中国国内数据”中都涉及中国整体能源消费、结构占比方面的宏观数据。由于BP能源统计年鉴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在数据采集和处理方面的差异,两方数据存在偏差。因此,我们将在做全球分析时采用BP数据,做中国内部分析时采用中国官方披露数据。

能源消费结构

定义 | 能源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所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数量及其占全部能源消费量的比重。本文重点关注的一次能源消费类型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等)。

全球能源消费

增长41%

2000-2020年间,随着世界人口、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由394.47艾焦(1艾焦耳=1千万亿焦耳)增长至556.63艾焦,涨幅高达41%。能源规模的大幅扩张也加剧着温室气体的排放,在同时段内带来了85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幅近36%。

aPmxYo1zjgHOhGicSlZAKR4w9Vpk6UM8.png

通过分析主要10国在这20年间的能源消费数据,我们发现,虽然观察周期内其能源消费总量呈现增势,但除了中国保持不间断上升之外,其余国家能源消费总量皆在金融危机(2007-2009)或新冠疫情爆发蔓延(2019年末起)期间出现不同程度下降:2008-2009年间10国能源消费总量下降了1.53%,2019-2020年则下降了7.5%。

与2000年相比,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了两倍多,并从2009年起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已接近美国的两倍,占全球总消费量的26%。虽然受疫情冲击早,但中国在有力的防控措施之下也率先实现了复工复产,能源消费快速反弹。

全球能源结构

整体趋好

2015-2020年间,全球风能与太阳能装机容量增长了近800吉瓦,约合18%的年均增长率。即使在经济受到重创的2020年,风能与太阳能的装机容量仍增长了238吉瓦,比历史峰值高出50%。2000-2020年间,主要10国非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平均值从0.67%攀升至5.7%,平均化石能源占比下降了3%。

GItbqOygdWHS9cULB4XEJAxusCKMnr10.png

然而从总量和占比来看,化石能源依旧是全球能源系统的主干。主要10国中,中、美、印三国煤炭消费量在2000年和2020年排名前三:美国在20年间从22.63艾焦耳降至9.20艾焦耳,降幅近60%;中国从29.56艾焦耳升至82.27艾焦耳,增幅达178%;印度的增幅也高达155%。此外,日本煤炭消费量在观察期内也有明显增长。

2019年年末起,新冠疫情对全球整体能源消费造成明显冲击,但主要10国的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都基本保持上涨,展现了可再生能源的韧性。比如英国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量比重从2019年的14.1%上升至2020年的17.4%。

EZmDTutFc6UxvV2h7saQr9dwfbjNq4gL.png

图3 | 主要10国非水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量比重变化(2000-2020)

不可否认,各地自然资源禀赋差异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度,但人类主动性仍是推动能源转型最重要的动力。欧盟是最早制定可再生能源量化目标的经济体,其各成员国在2008年就未来10年的能源政策达成共识,并形成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可再生能源和能效“20-20-20”战略,为其过去十年可再生能源的高速发展奠定基础[4]。同时,英国可再生能源义务(RO)和差价合约(CFD)激励机制[5],德国《可再生能源法案》等国内政策法案的支持也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中国能源结构

转型加速,任重道远

2010-2019年,中国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从0.1%上升至5.4%。到2020年,中国已在全球风能与太阳能装机容量中占到了约三分之一的份额。但相较于部分发达国家,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具体到地方来看,2010-2019年间,华东、华北地区能源消费总量排名始终靠前。结合同时段内地方GDP表现来看,共有六个省份在过去十年长期位于消费总量的前十名,GDP总量和能源消费总量呈高度正相关:位列2019年GDP总量前三的广东、江苏和山东三省也分别位列能源消费总量排行的第二、四、一位。

值得注意的是,新疆与内蒙古在观察期内能源消费总量上升明显:新疆和内蒙古201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分别为8290万吨标准煤和16820万吨标准煤,到2019年时分别上涨了123.0%和50.6%。作为中国的能源重地,它们都曾“因能而兴”,但现在也面临“因能而困”,高耗能产业占比过重、能源结构调节缓慢正在掣肘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进度。

cwiufopnLyU81vYsEI3VmPO6kQHlBtb7.png

能源强度

定义 | 能源强度是考量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指单位国内(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简称单位GDP 能耗),即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每生产 一个单位的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所消费的能源。

全球能源强度

整体下降

过去20年间,全球能源强度整体有所下降。主要10国中,中、印、俄虽尚未走出末三,但下降显著:俄罗斯从2000年的3310万焦耳/美元下降至2020年的2000万焦耳/美元,降幅近40%。中国则从2000年的1530万焦耳/美元下降至2020年的990万焦耳/美元,降幅达35.3%。当然,相对于680万焦耳/美元的全球平均水平来说,发展中经济体们仍有较大进步空间。英、法、德始终保持前三,且连续实现低位再降。英国能源强度在2020年已降至250万焦耳/美元,远远领先于同年OECD国家平价水平(440万焦耳/美元)。

中国能源强度

整体下降,仍有潜力

2010-2019年间,中国整体能源强度下降了近28%。华东地区各省整体表现持续良好;华中三省——河南、湖南和湖北进步明显;西南地区部分省份表现也较为突出,比如贵州,虽然整体能源强度依然落后,但在整个观察期内实现了逾50%的降幅;西北、华北大部分地区整体能源强度持续高企,远超全国平均值。

qaW8kT01UpYVOgtm2vx7Q6MBrAJe3nPh.png

地图来源:自然资源部,审图号:GS(2016)2923号

再以内蒙古和新疆为例。两地在观察周期内能源消费总量持续上升。其中,内蒙古能源强度在2010-2016年间保持下降,但2016-2017年间降幅明显缩小,并于2017开始反弹。新疆的能源强度则在观察期头四年保持上升,但自2014年开始有所下降。整体上看,这两个地区的能源强度表现堪忧,转型刻不容缓。

aVO7Eyv3n6BIChZHk9KouNwfjDWL0SAm.png

西北地区虽然目前能源强度水平尚不理想,但该地区拥有非常“风光”的可再生能源。早年间由于当地电力需求不足、外送通道规划建设滞后,西北地区弃风弃光现象严重。随后通过优化开发布局和调度运行、建立保障性收购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弃风弃光率大幅降低。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过程中,随着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以及储能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该地区巨大的绿色能源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全球在能源转型方向上的认知日趋一致。然而,如此大规模、高速率的经济以及能源转型在人类历史上也属首次,摸索前行,坎坷难免。近期的能源安全及能源价格波动引起了多方关注。越是在这种时刻,越要保证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定力,积极应对。

作为迅速崛起的发展中经济体,中国的双碳目标一直受到高度关注,其中不乏质疑。从资源禀赋和技术条件上看,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优势明显,潜力巨大。若配套体制机制能进一步完善,中国必将有力加快全球能源转型整体进程,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添砖加瓦。发达国家不断实现自身节能减排突破的同时也要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加高质高效地实现能源转型。

“数”语—“能源转型”系列第二篇将聚焦电力行业,从更微观的角度带您了解全球和中国的能源转型进展。

参考文献

  1. 全球能源转型及零碳发展白皮书,https://www2.deloitte.com/content/dam/Deloitte/cn/Documents/energy-resources/deloitte-cn-eri-huawei-deloitte-energy-transition-and-zero-carbon-development-white-paper-sc-210923.pdf

  2.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1年版:https://www.bp.com/en/global/corporate/energy-economics/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html

  3. 中国统计年鉴,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

  4. http://ro.mofcom.gov.cn/sys/print.shtml?/jmdy/201609/20160901387566

  5. https://www.efchina.org/Attachments/Report/report-cpp-20170630-zh/report-cpp-20170630-3-zh

  6. IRENA (2018),全球能源转型:2050 路线图,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阿布扎比 (ISBN 978-92-9260-0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