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资本的保驾护航。国际工程业务逐渐由传统承包模式转变为投资及多业态发展的新模式,资金来源由单一的政策性银行,拓展为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国际多边投资银行的多元化支撑。

随着国际货币组织对部分新兴经济体的政府举债要求趋于严格,很多国家相继调整发展模式,逐步减少传统的主权借贷项目,不断增加P PP或BO T等投资类项目,投建营一体化成为中资企业在国际工程业务发展的“新常态”,拥有雄厚的资金和融资能力已成为赢得国际工程项目的重要因素。

项目融资面临的挑战

融资是促进项目落地的内生动力,在实际项目的融资运作中,面临不少的问题和挑战。

一、资金来源不足

“一带一路”沿线多是发展中国家,信用评级普遍不高,投资风险较大,很多国家都无法满足国际金融机构的资审评审要求。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机构大幅降低了对大型公共项目的融资支持,向发展中国家的授信更为谨慎。

因此,国际银团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的案例相对较少,中资金融机构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主要资金来源国和融资牵头方。然而,在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双重影响下,世界经济下行的趋势加剧,申请缓债国家越来越多,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显著增多,中资金融机构独自承担大量的融资压力和风险,势必会对本已非常紧张的资金供应带来更大的困难。

二、融资模式单一

由于各个国家发展状况参差不齐,立法状况也大不相同,PPP和BOT等项目融资模式依然处于摸索阶段,运作方式不成熟,银行贷款仍然是主要筹融资模式。政府债券融资不成熟,公司债券融资未全面放开,大多数国家和基建类项目都尚不具备条件发放项目债券,同时没有政府坚挺的经济发展动力作为有力的支撑,很难通过债券获得社会资本,因此企业自身承担了大量项目的融资压力和风险。同时,受限于企业负债率考核的限制,对于“一带一路”项下投资额大、回收期长的基建类投资项目,持续投资后力不足。

三、综合融资成本较高

企业为境外项目所进行的融资成本除利息之外,一般还包括融资费用成本、融资保险成本、境外税务成本、货币转化成本和时间成本等,这些成本一般约定均由借款人承担,叠加后无形中也抬高了跨境投资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

四、面临较高的综合风险

1.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国际工程最大的风险,主要包括政府违约、外汇管制、宗教冲突和地缘政治造成的政局动荡等。尤其是在所在国政府选举换届后,新任政府官员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往往不同,在政策制定上和具体执行上将产生较大差异,将对国际承包商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在中美博弈过程中,部分中资企业随时面临美国政府的无端制裁和打击,这给企业拓展海外业务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2.社会安全风险

很多项目所在国社会制度和体系不完善,政府治理能力不足,导致社会治安恶劣。在外国政府的暗中操纵和支持下,各种势力暗流涌动,恐怖主义威胁项目执行,对企业产生很大的安全威胁。

3.财政税收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的大部分国家整体体量较小,面对外部冲击和风险,抵抗能力相对较弱。同时,财税政策也不稳定,政府的随意性相对较大,存在朝令夕改的现象。

应对措施

要解决在“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中遇到的融资问题,企业需加强与政府、银行及行业企业的合作,以制度建设作为切入点,做出切实可行的顶层融资设计,为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便捷路径。

一、政银企联合,共同设立 “一带一路”专项基金,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来降低融资成本

首先,以国家主权信用作为背书,在国际金融市场融资,再以较低的资金成本转借给国内没有主权评级的金融机构。由该金融机构为主导与企业共同出资,设立“一带一路”专项基金,以基金的名义向“一带一路”项下的企业或项目提供融资贷款支持,基金在保本微利的前提下,以较低的利率向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同时,政府设立相应的“一带一路”基金管控制度和项目入库机制,以实现国家的外交政策与企业“走出去 ”的有机结合。企业在获利后也可与基金进行收益分成,双方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多赢的局面,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从根本上和源头上降低融资成本。

二、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加强政府资本与企业资本、商业贷款等社会资本的协调配合,支持“一带一路”重大项目落地

建议充分利用中外双方政府的政策红利,加强政府资本与企业资本、商业贷款等社会资本的协调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从而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例如考虑发挥援外资金撬动作用,选择合适的国别和项目,用援助方式支持重大项目的部分民生工程或配套工程,撬动重大战略性项目落地,并可依托主项目解决援助项目后续运营问题,推进投建营一体化的长期援助理念,推动企业投资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三、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探索和推动人民币跨境投资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投资数量逐年增加,跨境直接投资规模显著扩大,区域双边和多边的经济金融合资模式在深度融合。同时,由于美国近年来的“孤立主义”心态和不确定性增加,以美元作为主要的金融结算工具的风险也随之大幅上升。

为了推动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帮助我国企业规避美元等国际结算货币的汇率风险,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规避美元风险,国家相关部委应继续出台鼓励政策,支持和鼓励境外人民币的使用。

如进一步增加东道国与中国本币互换的额度,并通过如人民币跨境结算系统和投资领域的人民币结算为抓手,推动中国与此地区的金融合作。同时,进一步降低人民币跨境投资的融资成本,尽可能减小企业使用人民币跨境投资的资金使用成本。企业在境外投资项目中,也应积极探索人民币跨境投资,推动中国与境外国家的金融合作,进一步全面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在资金融通及金融创新领域的辐射范围和辐射能力。

四、建议中国信保国别承保额度针对买贷与投资进行区分

以孟加拉国别为例,由于中资企业在该国承建的几个大型电力能源项目买贷业务占用了中国信保在该国别全部的承保额度,导致其他投资项目不能投保。建议中国信保针对买贷业务与投资业务对国别承保额度进行区分,避免不同业务类型之间因承保额度份额问题产生限制,以便更加充分地支持中资企业境外投资业务发展。

五、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

企业可以尝试与银行共同探讨融资方案,创新融资模式,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如中国路桥正在推进的某项目,已联合外资商业银行、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亚投行以及中国信保共同进行合作,为该项目提供有限追索的项目融资,打造了“一带一路”沿线PPP典范项目。这样既践行了“一带一路”倡议,扩展了第三方市场合作,契合国家鼓励企业境外投资扩大国际化合作,还拓展了多元化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一举多得,真正实现了促进区域经济整合和国际化投资合作共赢。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进入全面推进和实施阶段。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外交和经贸关系不断加深、各项合作机制日益完善,通过政府、企业及融资机构发挥各自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和资金融通方面的优势,各方必将形成合力,最终实现民心相通,从而促进中国及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赢,中国企业也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