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bAleCPGvq1SRDwxtI5QXnMsLzdOB29F.jpg

对于国际工程项目而言,面临的政治风险很多。例如政权更迭导致“新官不理旧事”,国际关系恶化引发的经济制裁,东道国恶意没收、征用、政治干预等违约行为,会造成项目难以按计划推进、暂停甚至因缺乏可行性而终止,带来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而战争、内乱、骚动、大规模暴力冲突、恐怖活动等暴力行为,不仅会带来经济损失,严重的还造成人员伤亡,甚至给工作人员带来难以治愈的心理创伤。因此,企业在从事国际工程项目时,有必要对所在国别和周边地区的政治风险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制定相应的管控和应急措施。

国际工程项目面临的主要政治风险分析

从事国际工程项目的企业,要想对风险进行及时准确的识别,需要建立有效的管控体系和完备的应急预案,需要对可能面临的政治风险进行基本的研究和分析。从诱发政治风险的起因来看,政治风险基本可以分成国家内生性政治风险、国家外生性政治风险和企业自身引起的政治风险三类。

一、国家内生性政治风险

随着以私有化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财富和权利逐渐向社会阶层金字塔顶端汇集,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从而激化了因资源分配不均引发的社会群体、种族、宗教等传统矛盾。这些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加上民粹主义在全球的逆流涌动,就会演变为党派之争,游行、罢工、暴力事件甚至是政变。

1.政局不稳、政权更迭风险

在上述过程中,政府疲于应对,无暇顾及经济发展,导致政府停摆、政策终止或转向,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2019年4月11日,苏丹发生军事政变,统治苏丹近30年的前总统巴希尔被逮捕,随后爆发了大规模示威游行,前后有上百人丧生。政权更迭导致既有共识与投资环境的不可延续,违约风险高发。2015年1月,斯里兰卡反对党共同候选人西里塞纳赢得大选,一改亲华外交策略,单方面彻销中国与斯里兰卡签署最大港口城项目等涉及上百亿投资的项目。

2.暴力恐怖事件

由于其具有突发性、难控性和规模性等特点,破坏性和危险性会比其它政治风险更高。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反政府武装相关联,制造事端。2015年11月20日,在马里首都巴马科丽笙酒店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中,中国铁建的3名员工遇难。2019年4月21日上午,斯里兰卡多个城市遭遇连续恐怖袭击,共发生8起爆炸案,共造成超过207人死亡,500余人受伤,其中有35名外国人在袭击中死亡,包括2名中国人。

3.征收风险

主要是东道国政府对外资企业实行征用、没收的国有化风险。一方面,外国投资者的资产被一次性剥夺的行为仍然存在。另一方面,隐性征收取代了直接征收,是指对所有权人使用、占有和处置财产的干涉,使其不能有效行使其所有权。“隐性征收”以贸易保护主义工具、腐败等现象最为常见。

二、国家外生性政治风险

外部性政治风险,既包括经济强国、国际组织等针对东道国采取的经济制裁和武力威胁等手段,也包括其针对中国企业的直接干预和遏制。

1.针对东道国的制裁和威胁

通常是一国或数国对破坏国际义务、条约和协定的国家采取的惩罚性措施。常常被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利用作为打击、削弱其他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手段。例如美国长期以来对伊朗、朝鲜的经济制裁。2017年6月起,卡塔尔被海湾国家孤立。

2.针对中国企业的干预和遏制

近年来,中国在海外的直接投资规模和范围都在增加,必然会挤占西方发达国家的既有市场,威胁其在石油、矿产等自然资源的进口来源。同时,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话语权逐步提升,对既得利益集团也是威胁。既得利益集团,一方面通过舆论抹黑中资企业,遏制中国的影响力,散播中国忽视人权、交易不透明不对等、加重他国债务、中国制造存在质量问题等不实言论,一方面加大经济外交力度,挤压中国在东道国的发展空间和利益。

三、企业行为引起的政治风险

企业在东道国开展业务,其市场经济行为和员工的言行直接体现了企业的形象,稍有不慎将引起不必要的政治风险。包括保护主义、维护劳工权益问题和非法经营问题等。

1.保护主义

如果不注重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共赢,则很有可能促使受影响的企业联合起来形成利益受损集团。这些利益受损集团会想方设法保护自己的既有利益,不仅通过自身行为抵制外资企业,还会影响舆论、煽动和利用民主主义对政府施加压力,甚至制造群体性事件。政府为了安抚民意,往往会牺牲外资企业的利益。

2.维护劳工权益问题

各国劳工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对劳动合同签订、最低工资标准、雇佣关系的解除、工作时间等方面都有较为明确的限制,且工会和行业组织在维护劳工权益方面拥有影响力。一些中资企业对当地劳工法等相关法律缺乏了解,不注重保护劳工权益,容易引起劳资纠纷,进而引发罢工、游行示威等事件。

3.非法经营问题

在一些法律体系不健全的国家,少数中国投资者存在偷税漏税、违规排放和忽视企业社会责任等“钻空子”行为。这些行为造成的负面影响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和更长时间才能消除。

政治风险应对的策略

一、建立循环改进的政治风险管控体系

参与国际工程项目的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政治风险的管理工作,做好政治风险管控体系的顶层设计和基础工作。

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建立起公司总部—国别机构—项目部的三级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全员重视、全员参与的风险防控体系。各级机构和人员要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各项事务要有工作标准、工作计划,事后要进行评价、考核和改进,做到管控体系自身的PDCA循环改进。

二、把重点放在事前防范工作上

企业应在进入具体国别市场前,对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进行全面深入了解和评估,为针对具体项目时做出合理的决策打好基础,并定期对国别的基本国情进行再评估,以便对风险应对措施做出及时调整和优化。企业还要学会利用保险、合同等商务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在风险高发的国别,购买政策性保险,利用合同协议合理分担风险,尽可能保证风险由最适宜承担该风险或最有能力进行损失控制的一方承担。

三、入乡随俗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不断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

企业应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习俗、文化和宗教信仰,积极推行属地化,履行社会责任,依法合规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加强与当地有实力的企业合作,与当地政府和工会、协会等民间组织建立良好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也要应对关键风险因素进行实时监控,对潜在的政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急方案,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好随时应对的准备。

四、做出合理的风险响应和应对工作

风险一旦发生,企业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从而降低风险事件的负面影响。涉及到人身安全的事件,首先保障人员安全撤离危险源,其次减少财产损失,要与驻外使领馆保持联系,接受其统一指导和协调,避免各自为战。应急措施中应包括收集相关资料,为后期维权索赔等合法合理手段打好基础。同时,采取合理的危机应对措施,尽量减少负面舆论影响和报道,维护企业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