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是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主要引擎。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中国动力电池在全球所在的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49%提高到2022年的60%。占比提升既与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强劲增长相关,也得益于动力电池企业良好的海外业绩表现。

一、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全球领先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达294.6吉瓦时,同比增长90.7%。今年1-4月,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延续高速增长态势,装车量累计达91吉瓦时,同比增长41%。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任瞿国春指出,从动力电池产业综合各维度评价来看,全球指数中,亚洲国家优势明显,中国在产业规模、创新能力、产业链完备性及可持续发展领域排名均靠前,产业整体指数优势明显,该论断也得到了市场的验证。7月初,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发布动力电池行业报告,该报告基数基于2023年1月-5月的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

2023年1月-5月全球装机量前十大动力电池企业

COtLovTpG0e3JX5DcRnHdMEWi6NqKBym.jpg

(数据来源:截取自雪球)

从上表可见,统计期间全球装机量前十大动力电池企业中,中国企业独占6席,宁德时代的同比增幅达到 59.6%,行业市场份额同比、环比均出现上升,来到 36.3%,装机量高达 86.2GWh,继续保持领先姿态,不仅位居第一,而且面对第二、第三名依旧保持巨大优势。比亚迪份额现居第二,来到 16.1%,韩国本土厂商 LG 能源则以 13.9% 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被比亚迪反超。

报告分析,比亚迪电池在价格方面具有较高的竞争力,且旗下 Atto 3(元 PLUS 海外版)车型在欧洲、亚太地区持续扩大市场份额,使比亚迪电池份额获得“爆炸性增长”。此外,报告中将 LG、三星和 SK On 并称为“K-trio(韩系三杰)”,三家厂商的综合市场份额为 23.3%,同比下降了 2.5%,但它们各自的电池市场份额都出现增长,其中 LG 能源同比增长 56.0%,SK-On 增长 9.0%,三星 SDI 增长 28.8%。而松下则是作为前十名中唯一的日本企业亮相,排名第四,占据全球动力电池市场 8.0% 的份额。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分列8、9、10位,同比增长幅度较大,其中亿纬能源同比增长150.7%,表现抢眼。

二、中国动力电池出口飙升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动力电池累计出口达25.8GWh。其中,三元电池累计出口18.7GWh,占总出口量的72.6%;磷酸铁锂电池累计出口7.0GWh,占总出口量的27.2%

当前,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地区国家正在加速推进电动化进程,包括大众、宝马、通用、丰田、现代、福特等海外车企电动化转型提速,主要电动车型已经陆续上市。然而,这些地区动力电池产业链薄弱,优质产能紧缺,目前主要依赖中国电池企业出口。过去几年,中国头部电池企业已经拿下海外几乎所有主流车企订单。譬如,宁德时代目前已开拓合作的国际车企包括特斯拉、宝马、戴姆勒、大众、福特、现代和本田等;亿纬锂能与宝马、戴姆勒、捷豹路虎、现代起亚等建立合作;远景动力与奔驰、宝马、日产、雷诺等国际车企建立合作;国轩高科与大众、印度塔塔等达成合作;蜂巢能源与PSA、宝马等建立合作;欣旺达与雷诺-日产、沃尔沃、大众等车企有合作;比亚迪配套特斯拉德国工厂……

从欧洲、北美电动化发展来看,2023年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从各家电池企业与海外客户签订的大额订单来看,进入2023年将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海外交付的爆发之年。事实上,今年一季度我国动力电池出口快速增长,已经表明了这一点。

随着中国动力电池出口的快速增长及海外配套,中国电池企业在海外市场装机份额也在快速攀升。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之外的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64.2GWh,其中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孚能科技、欣旺达等中国电池企业在海外装机份额都在增加。

cKa0wgUXthkGCvlHojNfnWsRVe53TpEJ.png

三、中国锂电巨头密集“出海”

汽车产业是一个供应链本地化属性非常强的产业,尤其是近几年全球供应链脆弱性显现,以及主要地区补贴政策对本土化生产的硬性要求,海外车企巨头更加重视电池产业链本地化的供应能力,全球市场正对电池产能的本地化提出新的要求。如欧洲方面,到2026年,欧洲市场要求在欧洲交付产品价值链的60%要在欧盟实现。同时,欧洲巨大的汽车电动化潜力和能源转型需求,为锂电池供应商提供了持续的巨大机遇,而目前包括欧洲、北美地区本土供应链能力仍非常薄弱,无法支撑其电动化目标。依靠在动力电池产业的先发优势,我国电池、材料、设备和回收等整个产业链早已走在世界前列,企业“出海”成为顺理成章的选择。远景动力中国区总裁赵卫军就曾表示,中国有着顶尖的电池企业、材料企业,在全球汽车电动化趋势下,这些优秀的企业、产业一定要走向海外,这也是中国少有的产业输出的机会。

从“出海”趋势看,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出海总体表现出从“电动汽车出口+锂电池出口”向“海外新能源产业链本地化”发展的趋势。一方面,国内新能源企业对海外市场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作为全球电动汽车和储能的主要增量市场,欧美等地区对本地化生产提出更高要求,促使我国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加速在海外建设产能。

近日,有媒体援引西班牙媒体《Expansion》最新消息,比亚迪打算在西班牙建立其电池工厂。而宁德时代、远景动力、孚能科技、亿纬锂能、国轩高科、蜂巢能源、中创新航等中国电池企业,已在海外如火如荼地投资建厂,或正规划建设布局。其中,宁德时代德国工厂已于去年12月实现投产,并在匈牙利规划建设100GWh年产能的电池工厂;远景动力在法国、英国、西班牙已经布局三座零碳电池工厂,还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布局建厂;孚能科技与土耳其汽车企业TOGG共建的电池工厂,预计今年将逐步进入投产状态;蜂巢能源正在德国萨尔州建设的电池工厂规划年产能为24GWh,预计将于2023年年底投产,其在德国勃兰登堡州规划的第二家海外工厂,预计将于2025年投产;国轩高科规划在德国建设电池工厂,预计2025年全部投产后年产能将达20GWh,并与欧洲电池企业InoBat携手,探索在欧洲合资建设40GWh年产能电池项目的合作机会,还先后宣布将在美国、越南、泰国等国家建厂;亿纬锂能已宣布与匈牙利德布勒森市政府子公司签署意向书,拟购买45公顷地产用于建设其圆柱形电池生产工厂。

对于海外不同地区市场的特点,动力电池出口、海外产业链本地化建设、技术输出等方式都将助力中国锂电池企业加速“出海”。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锂电池企业的出海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头部企业拥有领先的技术、充足的动力和上游资源,向海外转移产业链,在推动“出海”进度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全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