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白跨境合作区发展历程及经营情况

1.园区区位:白俄罗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向欧洲延伸的重要节点和欧亚大陆交通物流枢纽,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欧盟和独联体之间以及波罗的海诸国到黑海的交通交汇点,有欧亚铁路、公路、输油输气管道、通讯系统、水路和航空交通交集,连接欧亚经济联盟和欧盟两大消费市场,是目前所有联通中国与西欧各国的中欧班列路线的必经之地,具有极高的经贸和投资价值。

中白工业园位于白俄罗斯明斯克州斯莫列维奇区,距首都明斯克市仅25公里,车程仅30分钟,毗邻明斯克国际机场,距机场仅5分钟车程,M1(欧洲E30洲际高速)、M2从园区穿过,交通极为方便。占地面积约117平方公里,规划开发面积91.5平方公里,是目前中国参与投资开发的规划面积最大、开发建设规模最大、合作层次最高的海外经贸合作区,由中国和白俄罗斯两国元首亲自倡导,两国政府大力支持推动,国机集团和招商局集团两大央企主导开发运营。 

2.园区规划:2013年6月4日,中白工业园总体规划通过白俄罗斯政府审批(447号内阁令)。工业园总体规划面积为91.5平方公里,以M1洲际高速公路的沿线防护林作为绿化景观带和分轴线,将整个园区的土地划分为北部的生产制造、商业物流区;中部的科技研发、服务外包区;西部集酒店、住宅、会展、湿地公园于一体的商务住宅区,以及南部的未来发展预留区。工业园在产业定位方面,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和仓储物流等六大类高新产业,目标是将工业园区打造成高端产业聚集地。未来预计吸引超过200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园区内就业人口将超过12万人,最终建成集生态、宜居、兴业、活力、创新五位一体、人口超过20万的国际化空港新城。

中白工业园区总开发周期为30年,遵循分步实施、滚动开发的原则,分三期开发。其中,一期土地开发面积约8.5平方公里,起步区约3.5平方公里,一期用地性质分为工业、物流和公共配套等,规划建设高标准生产厂房、保税物流仓库、行政商务中心、快捷商务酒店以及商业中心,为入园企业提供充足的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和服务保障等全链条便利条件。

3.园区运营现状:截至2022年底,招商引资方面,园区居民企业超过100家。园区聚集了招商局中白商贸物流园、国机火炬园、中联重科、华为、中兴、潍柴、法士特、IPG、招商兴城国际会展中心等一大批行业领先的项目。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园区设施完善,建有综合办公楼、科技科创中心、10余栋工业标准厂房、住宅楼、商务酒店、银行等设施。

园区居民企业整体经营情况。截至2022年底,园区共有来自15个国家超过100家居民企业,协议投资额达13亿美元。居民企业员工达2149人。居民企业的产品出口额为1.684亿美元,出口值增幅超30%。2022年有19家新居民企业注册。根据白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数据,2022年中白工业园园区企业净利润达到3410万白俄罗斯卢布(约合1351万美元),同比增长1.4倍。园区居民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同比去年增长53.3%,达4.561亿卢布;货物、工程、服务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0.1%,达7.093亿卢布,其中白俄罗斯共和国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达45.8%。园区企业总体净利润实现盈利,达3410万卢布;居民企业缴纳的税费、费用等增长123.6%,达8040万卢布。

园区开发公司经营情况。截至2022年12月31日,该公司的资产总额为193,992.65万元,净资产为86,036.14万元,实现营业收入7,462.94万元,净利润-10,640.51万元。

二、园区运营管理模式

1.园区管理架构。园区设置了三级管理架构:第一级,中白政府间协调委员会,由两国政府部门组建,统筹推进中白工业园事务;第二级,园区管委会由白俄罗斯中央和明斯克州政府等相关部门组建,负责园区的招商引资、政策制定、行政审批及企业服务等事务;第三级,中白工业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由中、白、德三方股东共同出资组建,负责园区开发与经营、基础设施建设、物业管理、招商引资、商业咨询等事务。三级架构各司其职,全方位为入园企业提供服务。从制度上来讲,采取的模式是“政企分开”模式。

2.开发公司股东构成。中白工业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开发公司”)是中白工业园开发主体,经营范围为开发园区土地,进行土地租赁及转让;保证园区基础设施项目的设计和建设,管理园区项目、发展基础设施;吸引入驻者和投资者入驻园区。开发公司由中方股东、白方股东、德方股东共同投资组建,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7亿美元。其中中方占股68%,白方占股31.3%,德方占股0.67%。

3.开发公司管理架构。目前,开发公司下设13个部门,分别为:综合管理部、战略规划与投资发展部、融资财务部、法律事务部、中国部、投资服务部、规划管理部、欧美部、总翻译室、工程管理部、科技创新管理中心、驻北京代表处和董事会办公室。同时,开发公司目前下设给排水系统运营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两家全资子公司。 

三、主要优惠政策

白俄罗斯专门颁发第326号总统令,以最高立法形式赋予符合主导产业的入园企业多项优惠政策。

土地政策:

(1)开发公司土地政策。总统令规定,中白工业园开发公司按照园区开发进度需要,向管委会提出申请,由管委会免费提供土地,供开发公司长期或临时使用、进行不超过九十九年的租赁,或者归其所有,且提供地块时不需要进行土地拍卖,无需支付租赁费用,办理必要的土地出让手续后即可进行园区开发建设。中白工业园开发公司可根据开发需要,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地块永久所有权,价格为2012年1月1日该地块价格的25%、提出申请之日的官方汇率向管委会缴纳土地价款。如该地块用于提供给实施重大投资项目的园区居民企业的,则无需缴纳购地费用。

(2)入园企业土地政策。工业园合资开发公司为起步区首批入园企业提供5年内“零地价”租赁,土地税“10年免税、10年减半”;企业在入驻过程中,土地位置原则上尊重企业的选择,但是要结合入驻企业行业类别,遵从园区对产业类别的区域划分,同时依据开发进度,滚动式排布项目;一次性出租,租期99年,可根据项目规模和动工时间在基准地价的基础上再给予一定优惠;若企业有意向,土地可以转化为私有,视不同位置,补缴少量不同数额的出让金即可。

金融政策。工业园合资开发公司为起步区首批入园企业提供一揽子解决入园企业贷款融资等优惠措施,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对入园中国企业提供“有市场竞争力”利率的融资支持,白俄罗斯当地银行向入园企业提供融资项目融资,并成立中白产业基金支持入园项目。金融管制宽松;企业投资资金不强制结汇;投资获利可自由汇出,5年免征红利税,免缴离岸税。

人力资源政策。高科技园区入驻者员工超过白俄罗斯员工每月平均工资一倍的部分,不缴纳强制保险费;高科技园区入驻者—私营企业主及其雇员按照9%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作为国机集团的国际业务平台公司,中工国际在前期商务运作中,与白俄罗斯政府有关部门和高层领导经过多次谈判沟通,确定了中白工业园的开发模式、运营管理机制,并为该项目争取到了一系列列系统性的优惠政策,为后续招商引资和园区的顺利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投资开发策略

1.园区开发公司采用“前港-中区-后城”开发模式。中白工业园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白俄罗斯的机械制造投资项目开始启动,2015年招商局集团的入驻配套了物流服务板块,并使中白工业园从生产集聚转向“港区城”的系统开发建设模式。招商局的入驻将“前港-中区-后城”运营理念注入中白工业区。招商局还在立陶宛克莱佩达港投资合作项目,以跟中白工业园形成陆海双港联动,提升中白工业园的市场联结能力。

2.中白工业园开发公司的收入来源可分为三大业务模块:土地出售、土地出租(分租)以及水电供应服务。(1)土地、房屋的出售,投资者在购买中白工业园的土地后,需在签署买卖协议的两年内对其购买的土地进行开发。(2)土地、办公楼及厂房的出租(分租),入园企业在租用土地后,需在签署租赁协议后的两年内对其租赁的土地进行开发。租赁方在与中白工业园签署租赁协议后可以继续将土地分租给其他机构。如分租,租赁方需与中白工业园的战略规划与投资发展部合作。分租者的审核及土地分租的决定均需由中白工业园完成。(3)水电供应,中白工业园向供应商购买水电后直接销售给其土地租赁方、分租方及土地购买方。

入园企业则以中白工业园为基地,享受白俄罗斯提供给园区最优惠的投资政策,利用当地便利的地理条件、优质劳动力和技术基础开展生产和销售业务,赚取利润,并出口至俄罗斯、欧洲等。

五、园区招商策略

1.整合全球优势运营资源,争取更多优惠政策支持。园区开发公司通过加强与园区外企业合作,完善园区内基础设施,加强与外界互联互通,并通过园区管委会向两国政府争取更多更优惠政策和更大支持,从而为入驻企业提供更好的软硬件投资环境,并积极为企业发展搭建金融、技术创新平台和培育园区文化。同时,为加强园区开发公司的运营能力,经中国政府协调,中工国际母公司国机集团和招商局集团先后入股,参与园区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充分整合优势运营资源。

2.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加强与外界互联互通。由于白俄罗斯地处东欧平原内陆,为加强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解决中白工业园原材料运入和产品运出问题,招商局成立中白商贸物流园,并引入德国最大的内河港运营商杜伊斯堡港务集团入股,不仅提升了园区国际知名度,吸引更多欧洲企业入驻,也加强了中白工业园与欧洲和中国市场的联系。另外,招商局正在推动白俄罗斯与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加强跨境货物运输与港口开发合作关系,以打通白俄罗斯到波罗的海的出海通道,并计划为中白工业园引入铁路专用线,将园区与中欧班列直接连接。

3.组建招商团队中国部,加强对接和招商宣传。招商引资是园区开发公司的主要工作。为了进一步支持招商工作,国机集团、招商局集团派出员工组成招商引资团队,作为开发公司的中国部,负责园区在中国国内的招商。通过争取中国商务部、国资委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吸引了中国大型央企、地方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的入驻。目前中资企业超过入园企业的半数。入驻中白工业园的国有企业主要有招商局物流集团、国机白俄公司、中国一拖、中联重科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信集团、山东潍柴集团、甘肃中甘国际、成都新筑丝路公司等。

4.加强园区内金融、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和园区文化培育,以吸引新企业入驻和促进园区企业发展,招商局集团联合中国7家央企于2017年8月设立了由招商资本管理的中白产业投资基金(5.85亿美元),主要投资于中白工业园入园企业和优质项目,以支持入园企业发展。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白俄罗斯创新基金、俄罗斯达芬奇资本管理公司等多家投资基金也对园区的发展表示出合作意愿,同时白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2021年在园区设立了支行。中国商务部援外资金支持中白工业园开发公司2019年7月建立了科创中心。同时,近年来中白工业园组织的年度国际论坛、园区内的企业培训和交流等文化建设,提高了园区知名度,吸引了来自瑞士、奥地利、德国、以色列和俄罗斯的多家企业入驻。

六、存在问题

1.规模大、开发时间长、资金压力大。园区的共同特点是项目周期长、前期投入大见效慢。一个中等规模的园区真正见效往往需要15年以上,要经历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引进、产业培育、提速发展、转型升级等阶段,需要投资方深度参与投资、开发和运营。因此,要兼顾处理好近期与远期利益的关系。

中白工业园由于白俄罗斯缺乏投入能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资金主要来自中白工业园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的经济技术援助,白俄罗斯国家财政仅负担3.8%。白俄罗斯政府对居民企业入园的准入门槛要求极高,管理公司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方面承受很大压力。目前,开发公司注册资金仅1.7亿美金,收入来源单一,公司投入大、进项少。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平衡土地经营亏损和工业厂房等生产研发设施投资增加公司收入。公司资资本金消耗快,土地收入直接用于投资园区厂房和办公楼。

为此开发公司设计和优化合理的投融资模式,搭建由银行、保险、投资基金等组成的投融资平台,完善合理的融资及信用结构,目前白俄罗斯国家财政负担3.8%。

2012年10月30日,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白工业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中白工业园一期融资框架协议》,2013年1月17日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中白工业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区建设融资框架协议》,对入园中国企业提供“有市场竞争力”利率的融资支持。2016年8月5日,白俄罗斯创新基金会与10家中国的风险投资公司签署中白两国的风险和直接投资市场发展领域的合作协议。2016年12月28日,白俄罗斯科学委员会、招商局资本和中白工业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三方组建中白风险投资基金。

招商局集团牵头建立中白产业基金支持入园项目,推动基金市场化运作,并利用基金管理方招商资本自身资源和优势,大力协助中白工业园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先后为园区引进了追一科技、Innoviz、优矩科技、中博等8家企业,并分别于2019年3月、2021年5月参与同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盾科技”)、福佑卡车的投资,协助两家企业制定了详实的入驻中白工业园计划和时间表,推动了两家企业与中白工业园签署意向入园协议;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支持入园项目。

(2)本地市场容量小,区城政治与经济存在不确定性。白俄罗斯人口不到1000万,市场容量小,人入园企业只能将生产、销售指向俄罗斯和欧盟国家。出口导向型经济是中白工业园发展方向,但时下的俄乌军事冲突外溢,使得白俄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俄罗斯和北约之间,承受巨大压力。对中国投资者来说,白俄罗斯是一个较为陌生的国家和区域,国内对其研究和了解不够。其社会、历史、法律、投资环境、办事规则和民情文化都有待于在实践中探索适应,对其风险的识别、把握、应对都不同于其他欧美和东南亚国家。白俄罗斯经济增长乏力导致经济增速放缓、外部经济失衡及货币危机等风险较大。

(3)外企入驻中白工业园的政策对接存在问题,园区管理模式有待完善。一方面,白俄罗斯与众多投资国的经济体制差异较大,相关法律法规难以对接。投资国与白在发展制度、程度和期望等方面的差异对中白工业园的外资吸引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不仅会加大外企与当地企业发生摩擦乃至冲突的概率,还会降低白政府处理园区建设问题的有效性,从而阻碍园区建设的如期推进。另一方面,尽管园区建设已经形成了一种由中白政府间协调委员会、中白工业园区管委会和中白工业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构成的三级管理架构,但是,开发公司不具备政府职能,很难快速整合、调配政府和当地社会资源,无法控制管委会的服务效率,从而会影响整体开发节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