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今年,我国领导人承诺,中国将免除一些非洲国家债务,并愿意提供进一步的支持,包括延长缓债期限,以释放资金用于抗击冠病疫情。而在2018年,我国政府也向非洲国家免除600亿美元到期债务。600亿美元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笔天文数字,此举也引发了各界的热议。下面本文就来梳理一下,600亿背后的故事。

01、600亿真相

这两天“中国将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支持”被刷了屏。

年轻人,想起了房贷和个税;有点年纪的,想起了曾经对越南无偿支援的大米,那大米袋在越南战争中成了对付我们的掩体。

但有的时候,不妨超越情绪,仔细看看细节。

2015年12月,中国也曾说过对非洲出资600亿美元。

600亿承诺:2015年 VS 2018年

AHMPyb5YVa6NioZ4T3wCtfBuE7cmFxhD.jpg

数据来源:新华网,云锋金融整理

实际落实情况如何呢?来看数字。

这是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2017年23亿美元。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非洲 (亿美元)

PdnhE0Hkf7MCrI346tA1XDU98ulKomSs.jpg数据来源:wind,云锋金融整理

这是中国对非洲的贷款, 2017年120亿美元

lZBENSWwvhQ6Mb7y5sGzRJmtxU8PgOFn.jpg数据来源:约翰霍普金斯学会

以上均为全口径数字,未区分私人和官方。几个数字比对,可以看到,上次说的600亿似乎还没有兑现。

那么这次的600亿会以什么形式落实呢?我们看看细项。

600亿美元中比较实在的只有“150亿美元的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这一条。

——贷款也不全是无偿的,有的贷款只是优惠一些的贷款。

“提供200亿美元的信贷资金额度”。

——给非洲提供200亿美元的花呗额度,但仅仅是个额度。这个钱我们借不借,怎么借,还得看非洲拿什么项目和资源来谈。

信贷资金不是有去无还的,也正是基建等贷款需要偿还的性质,令中国反而受到了“令非洲国家陷入债务陷阱“的指责。

——英国金融时报,2018年8月26日

“支持设立100亿美元的中非开发性金融专项资金和50亿美元的自非洲进口贸易融资专项资金;推动中国企业未来3年对非洲投资不少于100亿美元”。

——这一点暂时还只停留在口头上,未来怎么样还不好说。

为什么不好说,可以看看此前由国家推动的基金运转如何。

初设于2007年,由国家开发银行承办、外汇储备提供支持的“中非发展基金”,已经过10年的发展。这次中非论坛上,中非发展基金董事长杨宝华接受了采访。

中非发展基金投资项目分布在非洲36个国家,已决策金额超过46亿美元,可带动中国企业对非投资超过230亿美元。

——中非发展基金董事长杨宝华

重点在于,成立11年的基金,注资规模100亿美元,目前决策金额46亿美元。

这意味着什么?

1)国家并没有随意给钱,注资10年还没有投出去;

2)非洲投资不容易,就算国家基金也是亦然。

国家基金尚且如此,想要”推动私人部门对外投资100亿“,谈何容易?

600亿的数字,或许更多是方向和口号。

那么为什么要设立这个方向呢?

02、为什么是非洲

自从非洲的政局整体稳定下来,战乱纷争减少之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增速持续上升,人均GDP翻了3到4倍。

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均GDP(美元)

kjelS7y5YmOIXQbiT4sVEBchfxWd3JZv.jpg数据来源:wind,云锋金融整理

如今非洲年轻的人口结构如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人口结构:年轻的社会,大量的潜在就业人口。

人口结构:1977年中国 VS 2017年非洲

OuxqowJQ1TVmplCaSIGZz8R67fdKNY5L.jpg数据来源:populationpyramid.net

而中国呢?在我们的人口结构日渐陷入老龄化陷阱,年轻人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两难境地,这和1991年的日本几乎一样。

人口结构:2017年中国 VS 1991年日本

EHkUjN8rObvMeXS3YFKat7g0LQduw9fo.jpg数据来源:populationpyramid.net

1991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从此经济一片沉寂,开始了漫长而痛苦的,失去的二十年。而今天中国的人口结构,甚至比1991年日本的人口结构更不堪负重。

如今,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逐渐攀上更高附加值的那部分。同时,人力和土地成本也在不断攀升,人口结构不再年轻。旧经济负担重重,所有人步履维艰。

如果不能找到新的出路,谁也不知道命运的转折是否会就此开启。

左顾右盼中,我们发现非洲可能是出路之一。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已有18年的历史。2000年开始,中非进出口贸易额持续上升。从2009年开始,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2017年中非贸易总额达到1700亿美元。其中,中国自非进口增长强劲,同比增长33%,达753亿美元;对非出口947亿美元,同比增长3%。中国同地区前三大贸易伙伴南非、安哥拉、尼日利亚双边贸易额分别同比增长12%、45%和30%。

中国对非洲的进口金额 & 出口金额

9WDiJTbkvpjHM37C2gaSF165woYOU0fl.jpg数据来源:wind,云锋金融整理

在中国从非洲的进口中,水果、海产品、咖啡、棉花进口增长更快,水果增长将近80%,咖啡增长40%左右。

中国进口资源的同时,将工程机械产品出口给非洲,帮助他们发展工业。

中国对非洲工程机械出口(亿美元)

KWU8vbBtL7PnoDqdTw14uQhNxSmC6Hs2.jpg数据来源:wind,云锋金融整理

不过由于农产品出口比较廉价,非洲很难拥有大量外汇来买我们的东西。

幸运的是,非洲有着丰富的资源,如原油、锰、铜等。

非洲虽然物产丰富,但缺乏基础设施,不管是资源的开采还是运输都不便利,资源长期以来得不到充分开发。非洲经济发展需要我们帮忙基建,同时我们需要非洲的资源。

怎么办呢?于是就有了“资源换基建”模式。

这个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实际上并不发生跨境的资金交易,而是合作双方彼此间自然资源和基建服务的互换,实际上是发展中国家之间在外汇短缺的情况下执行的“以货易货”贸易。

在这个模式下,非洲国家利用本国资源换取中国优惠贷款,同时推进中国建工产业与非洲本地基建需求的结合。

以公共交通为例,截至今年6月份,中国铁建业务遍及非洲46个国家,在非洲累计建成铁路与城轨10605公里、公路4800公里,在手合同规模560亿美元,为非洲的交通运输便利作出巨大贡献。

2017年,一位名叫莉莲•瓦木峪的肯尼亚女孩对《金融时报》说:

“我们听说,西方人拿出数十亿美元建造公路,但它们从未建成;但如果你看到两个中国人干活,你就知道,那条公路将在两个月后建成。”

赞美的话大家都爱听。但在掌声背后,投资非洲的企业还要承担无数难以估量的风险。

03、探索和教训

“安哥拉模式”被认为是相对成功的案例。

2002年,早已深陷外债泥潭多年的安哥拉政府无力负担战后重建设施所需的数百亿美元资金,只能向国际金融机构寻求帮助。

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贷款附加的政治条件使得安哥拉难以接受。安方只得再转向国际金融市场。但国际资本无不趁火打劫,不仅要求安方以石油出口作为担保,借款成本还十分高昂。

在此情况下,中国的“造血金融”进入了安哥拉。在2003年两国政府签署框架协议之后,中国进出口银行于2004年起向安方提供了第一笔20亿美元的贷款,全部用于其国内基础建设。贷款偿还以安哥拉出产的石油来支付。

在中国的“造血金融”帮助下,安哥拉发展十分迅速,201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安哥拉大力发展石油出口工业也有利于中非经贸合作的发展。目前,安哥拉已经成为中国在非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安哥拉人均GDP(美元)

aivVU9X85SmRQK4tFwDdk3BOeHrTWJAu.jpg数据来源:wind,云锋金融整理

我们在安哥拉的成功很幸运。

但同样的模式在2012年的利比亚等北非国家,却由于突然爆发的政治动荡,导致中石油遭受数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如果说利比亚案例说明了海外投资的风险,赞比亚罢工则暴露出文化差异的问题。

赞比亚是非洲第一大、世界第四大产铜国,也是中国重要的铜进口国之一。

从赞比亚1964年独立开始,中赞两国关系一直非常稳定。中国有色矿业集团作为投资赞比亚的主要企业之一,投资就超过十亿美元。

但是在2011年,随着对中国投资持反对态度的萨塔当选总统,赞比亚民间对中国投资的敌意急剧上升。中色非矿遭遇中资企业在赞比亚经营史上“最长的罢工”,中色集团甚至一度做好被驱逐出境的准备。

中色非矿外墙上,密密麻麻涂满了标语:“中国必须离开”、“让其他投资者来”、“卖掉中色非矿”、“中国:这不是你的地方”...

2000名罢工的工人要求中色非矿给他们人均增加1000美元,否则就不回去上班。但是如果增加了,企业一年的成本将提高3700万美元,每吨铜的生产成本将达到8600美元左右,超过7000美元的铜价。这意味着,中色非矿将在两个月内陷入破产境地。

企业面临着给这2000名工人大幅加薪,或是解雇他们。

赞比亚当年失业率高达50%,面对如此大规模解雇,赞比亚矿业部长才终于出面调停。

虽然罢工暂时停歇,但回来上班的赞比亚工人愈加懒散而傲慢。不是消极怠工,就是继续要求加薪而罢工。即便后来提高了非洲工人的待遇,他们依旧会偷工减料。

“赞比亚工人到点就下班,多工作一个小时就问你要加班费。有一次采矿过程中搞爆破,架子搭好了,炸药装上了,就缺点火这一步。工人一看到点了,收拾东西就走了。你能想象这种情况在中国发生吗?不说别的,炸药在那儿放一夜多危险哪,他根本就不想。你能想象吗?我们要抢进度完成目标时,撒手锏就是上中国工人,24小时连轴转。中国工人背个书包,带个饭盒下去,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

——中色非矿高管,《中国对非投资调查案例报告》

在赞比亚企业家看来,中国工人的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有口皆碑,值得赞比亚工人学习。在赞比亚工人看来,中方管理层顽固不化,傲慢无礼,不愿沟通,不尊重工人,粗鲁,不守承诺。

“我们不能用中国的标准要求赞比亚工人,但总部在用中国的标准来要求我 们。2011年已经有几次罢工,总部的生产指标还是没变。我们看着窗外罢工的工 人,心里真的很愁。”

——中色非矿一名高管

04、走出去的国企和民企

改革开放40年,一批批企业走出国门,探寻更广阔的市场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进步和超越。

比如华为。从当年自主研发交换机将国外厂商赶出中国市场,到通讯设备市场份额赶超传统巨头爱立信,诺基亚和思科,再到如今华为手机逐渐侵蚀行业老大苹果的市场份额,华为一步步走出外国通讯技术的围城,成为全球通信设备制造领域头部企业之一。

“如果没有华为,西伯利亚的居民就收不到信号,非洲乞力马扎罗火山的登山客无法找人求救,就连你到巴黎、伦敦、悉尼等地,一下飞机接通的信号,背后都是华为的基站在提供服务。8千米以上喜马拉雅山的珠峰,零下40℃的北极、南极以及非洲大地,都见得到华为的足迹。”

企业走出国门,面对的是无数未知和挑战。从利比亚中石油的巨亏,到赞比亚中色非矿的罢工,国有企业走出去之路荆棘重生。围绕600亿的种种言论显示,国有资金在政策和商业性上的利益纠缠,在运作上的缺乏透明,这些不仅令国人猜疑,还令外国人猜忌。

如今的我们想要走出去,不仅需要勇气和实力,更需要智慧和活力。

什么部门有活力?40年的改革开放历史已经有了答案。

在保障产权和公共服务的前提下,民营企业似乎更能放开手脚,闯出一片新天地。不论是对外的投资,还是对内的进退,对民营企业的鼓励和支持都是中国继续前进路上不可或缺的一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