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已成为长期国家战略,它不仅被定义为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更是经济问题、发展问题。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意味着在此进程中蕴含着大量的发展机遇。国投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投电力)作为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投集团)旗下资产规模最大的实业公司,将自觉肩负起碳减排职责使命,主动作为,洞察机会,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紧跟时代趋势,为国投集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图片

“双碳目标”加速电力增长零碳化进程

“双碳目标”提出后,降低电力行业的碳排放,将是中国碳减排事业的主要工作,也是中国长期希望完成的能源转型任务。随着能源电力转型的推进,电力系统的形态必然会发生一些重要变化。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电力系统将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演变和特征:

一是煤电的功能定位还要进一步明确。长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性、不稳定性和波动性,要保证新能源电量大部分得到应用,尽量减少弃风弃光,必须进一步增加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当前,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主要由煤电提供,在“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中,煤电要逐步退出,由现在的支撑性作用转变为兜底保供和安全备用的作用。

二是光伏发电、风电将替代煤炭成为能源体系的主体能源,其它低碳能源发电,如水电、核电、生物质发电、少量低碳火电,以及由绿色电力生产出的绿色氢能等,共同构成低碳、零碳甚至负碳的能源体系。

三是多种方式的储能成为电力系统灵活运行的重要支撑。如抽水蓄能、化学电池储能、电动汽车参与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电热冷储能等技术广泛应用于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

四是电力供需平衡高度耦合,智能化的需求响应融入常态的电力供需平衡,综合智慧能源服务成为园区、社区、小型区域等用能主体的主要供能形态。

五是要实现完全零碳排放,也还需要结合CCUS以及自然碳汇等负碳排放技术。

整体而言,中国电力系统在未来十年的发展,对于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在电力行业转型的进程中,可再生能源、储能以及绿氢是属于能源系统中供给侧创新,是低碳能源系统的“基石”;综合智慧能源系统是为未来能源系统赋能,其也将帮助电力系统脱碳起到重要的作用。

国投电力适应发展变革,有力支撑了绿色低碳发展

从产业分布上看,国投电力主要产业包括水电、火电、新能源发电,以及垃圾发电、储能等电力协同产业。近年来,国投电力主动适应电力行业发展趋势,全面推动电源结构调整和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具备较好的减排基础。

一、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国投电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于2019年退出部分火电企业,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十三五”末,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提高到63%。按照预测,到“十四五”结束时,国投电力规划境内外控股装机容量将大幅增长,清洁能源装机进一步提高。

图片

二、扎实推进煤电机组升级改造。国投电力积极开展煤电机组通流改造和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提前完成国家能源局要求的中东部地区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目前剩余的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三、稳步推进碳资产管理有关工作。国投电力主动应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2013年起,每年组织火电厂开展碳排放盘查,确保核查结果与盘查数据基本统一;组织召开碳资产管理研讨会,交流碳资产管理先进经验和做法;组织推动相关子公司建立碳资产管理机制,为积极参与全国碳交易市场做好了准备。

国投电力立足减碳发展,诠释国企担当

国投电力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凭借着与生俱来的资本运作优势,在融资、投资、管理和退出四个维度,展现着“减碳发展”的坚韧,勇敢扛起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也做出了一系列的成绩。

上市20年来,国投电力直接融资中的85%用于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开发建设。通过不断投资,国投电力清洁能源装机由2002年的150万千瓦增长到目前的2009万千瓦,年复合增长率达15%。其中水电装机由30万千瓦增长至1677万千瓦,风电和光伏从无到有,目前已投产装机容量突破345万千瓦。

在管理方面,国投电力的清洁机组运营效率行业领先。2020年,国投电力装机占全国总装机1.5%,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2%,其中水电装机占国内水电装机4.5%,水电发电量占全国水电发电量6.5%,清洁机组出力能力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

不断投资的同时,国投电力健全了退出机制。2019年至2020年,国投电力退出391万千瓦控股煤电装机,使煤电装机下降至目前的37%,降低了化石能源消耗量,通过换手调整,将资源向新能源投资倾斜。

整体而言,国投电力作为能源电力行业的一家产业投资公司,在一步步的成长中,主动坚持了清洁发展,并将这一战略贯彻到了融、投、管、退各个环节。目前,按此发展规划,2030年之前,国投电力将如期实现碳达峰。

电力行业及电力企业的挑战和压力

作为以电力生产为核心业务的大型综合能源企业以及排放密集型企业,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下,国投电力的未来发展方向、产业布局,尤其是重点项目规划将面临挑战和压力。

一、面临更严峻的碳排放约束。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能源转型将加速推进,电力行业在能源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重,电力将成为最大的用能行业;与此同时电力行业所承担的低碳减排的责任也与日俱增,电力系统的转型成为能源系统转型的关键。在2060碳中和背景下,电力行业低碳发展目标将更加严峻。

二、面临更紧迫的产业转型压力。到2050年,中国必须建成一个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近零排放”的能源体系,非化石能源在整个能源体系中的占比在70%到80%以上。煤电项目带来的碳减排压力将逐步凸显,煤电机组将面临逐步退役的压力,煤电机组投资回报将被进一步削弱。因此,国投电力也将面临一定的转型压力。

三、面临更具突破性的低碳技术创新。实现长期深度脱碳或碳中和目标,需要突破性的低碳技术支撑。太阳能、风能等技术不断成熟,但大规模储能、氢能等新能源技术仍有待突破。我国未来可以保留的煤电和天然气发电容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在燃煤电厂加装CCUS将使其变为一种相对低碳发电技术。当前CCUS技术发展利好但前景依然难测,主要问题在于技术研发仍未成熟,成本过高导致大规模商用仍有距离。此外,开发林业碳汇等自愿减排项目以及综合智慧能源领域也有待进一步创新。

四、面临碳管理工作倍增的挑战。作为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工具,碳市场建设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愿景下进入了快车道。2021年1月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实行)》,标志着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国投电力下属的火电厂全部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管控,对于部分排放强度较高的机组,可能增加超发的排放成本。可以预见,碳管理工作将融入控排企业的日常活动中,国投电力将面临如何高效且专业化管理下属控排企业的碳排放和碳资产的问题。

国投电力探索未来转型方向及投资布局

“十四五”期间,煤电对新能源的补充,起到备用电源、应急电源、电力调节的作用,其在能源供应体系中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不会变。但是具备巨大减排潜力的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储能技术、综合智慧能源技术等大力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因此国投电力结合在电力行业的自身优势,积极研究未来转型路径,并同时研究能源系统脱碳进程中的投资机会。

减少存量火电的碳排放量是国投电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首要任务。一方面存量火电持续节能挖潜,不断降低现有火电企业的碳排放强度水平;一方面把握新增火电投产节奏,国投电力在“十四五”期间仍有新增煤电机组,需按计划投产运营,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

深化结构调整,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需持续开展能源结构的清洁化调整,积极投资水电、风电、太阳能、储能、气电、核电以及氢能等清洁能源发电项目,确保电源结构更加低碳。并积极拓展风光氢储一体化等新能源项目,提升项目接入及送出能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利用已有技术和市场优势,围绕清洁、低碳、智能能源发展趋势,探索布局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借鉴国内先进企业投资布局经验,基于电源+、服务+等形态,采用合作+并购的模式,结合自身的地理布局,选择投资少、技术成熟的园区综合能源、智慧大楼进行布局尝试。

积极探索碳汇、CCUS等负碳领域,提前谋划碳中和。可以关注并探索土地复垦、植被修复等业务,实施复合型光伏及风电业务模式,在生态复垦区、现有厂区周边区域等地实施植树造林,积极支持参与各地造林活动。探索开发林业碳汇项目,提前储备碳汇量中和部分产业无法避免的碳排放量。

探索碳金融赋能,把握碳市场中投资机会。随着全国碳市场顶层设计的完善,潜力巨大的绿色低碳市场正在浮出水面。国投电力将合理规划新建减排项目,把握CCER开发节奏,实现减排量到收益的转化;并可以积极研究碳资产领域,探索碳金融业务,实现融资渠道创新。

未来,国投电力将一以贯之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融入两个大循环,大力发展新能源与能源新产业等低碳清洁业务,并持续探索产业投资的新模式、新工具,充分运用市场化、专业化的力量,一起为我国减碳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