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基础设施项目而言,遵守ESG标准与规范不仅是东道国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的体现,更是吸引国际投资者与国际金融机构参与项目融资的前提条件。如果参与项目的金融机构所采用的ESG标准在某个或多个领域更加严格,那项目就需要执行与之相应的措施、符合更严格的要求。

概 述

ESG( Environmental、 Social和 Governance)是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

基于ESG框架,投资者、融资方以及其他的利益相关方可以评估某家企业或某个项目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表现,具体考虑因素包括:

环境:气候变化、碳排放、污染、资源效率和生物多样性等;

社会:人权、劳工标准、健康与安全、多元化政策、社区关系、人力资本建设(如健康与教育)等;

治理:公司治理、反腐败、法治、制度能力、透明度等1

随着消费者、股东、投资者、融资方、业务伙伴、非政府组织、媒体和当地社区对企业公开披露 ESG治理、政策和绩效表现的呼声日渐高涨,全球不少证券交易所都针对ESG信息披露发布了指引和规范,要求上市公司以此为标准披露ESG信息及治理报告。即使在没有强制要求的情况下,公司和机构也常常自愿披露他们在ESG治理、政策和绩效方面的表现,因为主动向外界展示他们贯彻最高ESG标准的决心,对维护企业声誉、赢得利益相关方与消费者的信任来说至关重要。

就基础设施项目而言,遵守ESG标准与规范不仅是东道国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的体现,更是吸引国际投资者与国际金融机构参与项目融资的前提条件。如果参与项目的金融机构所采用的ESG标准在某个或多个领域更加严格,那项目就需要执行与之相应的措施、符合更严格的要求。

考虑到新冠疫情给各国政府财政带来的冲击,我们认为东道国政府必将选择运用P PP等模式来充分调动私人资本参与基建项目融资。在这一大背景下,为了吸引国际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共同参与这些项目,中国企业需要建设自身的 ESG能力,以确保中企实施的基建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既能满足 ESG要求、同时还能符合公共财政与私人资本等利益相关方的要求与期待。

此外,ESG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各方对ESG的期待不断提高,ESG的标准与要求也在日益发展完善。这意味着,企业必须持续投资,不断开发和部署清洁技术与绿色生产经营方式,以便企业能够在有竞争力的成本范围内达到甚至超过预期的绩效标准。

在过去40多年的工业化进程中,中国经历并有效应对了工业生产给自然环境带来的挑战。在开发建设可持续基础设施方面,中国有不少经验值得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借鉴。与此同时,全球向绿色经济转型的趋势,也为那些迅速在低碳增长解决方案领域建立起领先能力的企业和投资者创造了重大机遇。中国正在逐步确立自己在开发和应用绿色技术方面的领导地位。未来,这应成为中国企业在投标和开发建设海外项目时重点突出的一大优势。

ESG为什么已成为全球企业共同面临的重大议题?

由于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全球企业正置身于一场前所未有的颠覆与转型中。

如图1所示,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1年《全球风险报告》显示,环境相关风险无论从发生概率还是负面影响来看,都频繁出现在全球前五大风险中。

图片

由于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全球企业正置身于一场前所未有的颠覆与转型中。根据能源过渡委员会(全球能源领域领导人联盟)的一份报告,虽然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意味着每年需花费1万亿-2万亿美元,但不减缓气候变化的后果将是付出更高昂的代价2

过去50年来,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呈指数级增长。气候变化、工业污染以及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阻碍了全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将影响到全人类的福祉。2015年12月12日,全球196个国家在巴黎举行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在会议上大家一致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协定》。这一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体现了世界各国采取全球行动以应对气候危机、战胜气候变化、建立气候适应能力的坚定决心。为此,各缔约国一致同意采取全球行动来实现以下三个目标:第一,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有效控制全球平均气温升幅,大大减少气候变化的风险和影响;第二,提高各国适应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能力;第三,使资金流动符合减排与气候适应型发展路径。

此外,20 15年还有另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联合国全体成员国一致通过了《20 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该议程提出了 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及 169个具体目标,旨在以均衡、融合的方式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宣言”第三段对议程的总体目标做了如下描述:

“我们决心从现在到2030年的这一段时间内,世界各地消除贫困与饥饿;消除各个国家内和各个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建立和平、公正和包容的社会;保护人权和促进性别平等,增强妇女和女童的权能;永久保护地球及其自然资源。我们还决心创造条件,实现可持续、包容和持久的经济增长,让所有人分享繁荣并拥有体面工作,同时顾及各国不同的发展程度和能力。”

为什么E SG对国际基础设施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政府已经越发意识到,在基础设施投资过程中纳入对E SG和其他可持续发展因素的考量,对实现“高质量基础设施投资”具有重大意义。

由于基础设施资产前期建设成本高昂、使用寿命往往长达数十年以上、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并且可能会在建设与运营过程中给当地居民和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各国政府已经越发意识到,在基础设施投资过程中纳入对ESG和其他可持续发展因素的考量,对实现“高质量基础设施投资”具有重大意义3

首先,从环境维度看,基础设施就其性质而言,建设与运营都高度依赖大宗商品;而这些商品的生产通常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对环境造成破坏。通过新兴科技、清洁发电以及可持续的生产方式来建设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既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活力,也将对实现《巴黎协定》的承诺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起到关键作用。

经合组织(OECD)于2019年6月发布的“OECD关于优质基础设施对环境及社会因素考量的参考文件”中,提纲挈领地论述了将环境因素纳入基础设施投融资决策的重要意义:“有关基础设施开发项目的地点、类型、设计和时间选择的决定,可能对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劣质的基础设施项目会造成空气污染、气候变化、水质及水量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严峻问题。在基础设施的规划和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可帮助基建项目在生命周期内避免、尽量减少和减缓由洪水、山崩、火灾、地震和热浪等环境危害所构成的风险,从而提高服务供给的可靠性、延长资产寿命并保障资产回报。”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目前投资人和融资方在评估项目时非常重视气候变化的问题,并要求项目制定计划来妥善管理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

图片

图片

其次,从社会维度看,建设“可持续的基础设施”还意味着项目的规划、建设和运营都要注重规避并管理项目给当地社区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不平等、创造就业机会并促进两性平等。

再次借用前述 OECD参考文件中的观点:“优质的基础设施项目还应该避免对工人和社区的健康、安全、生计和福祉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应注重保护流离失所的个人和社区以及弱势和底层群体(包括原住民)的利益。”注重社会发展与包容性是企业为基建项目赢得“社会许可”的重要因素。

最后,从治理维度看,治理是一个广阔的范畴,涉及企业决策、董事会构成与职责、风险管理与合规,向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披露信息等事宜。具体来说,公司治理通过制定体系与流程来确保企业符合:(1)与环境标准、劳工就业、竞争行为、税法、反贿赂、反洗钱等相关的法律法规;(2)其他法律义务(如项目融资贷款约定);(3)有关经营活动的信息披露与透明度要求。

此外,治理体系与流程还旨在敦促企业信守其自愿做出的承诺与政策,并按期如实汇报这些承诺与政策的执行情况。具体到基建项目中,企业能否在设计、建设与运营阶段,通过制定体系与流程来有效识别、管控并披露E SG风险,是确保资金实现高效配置的关键前提。“如果不能针对企业所面临的各项风险向融资方提供客观可靠的评估报告,这将导致融资方难以有效预测企业的业绩表现及长期发展活力,造成融资成本增加并最终导致社会资源发生错配。”4

ESG标准与框架

金融机构最常用来评估基础设施项目的三套E SG标准与框架包括:赤道原则协会推出的《赤道原则》、世界银行成员机构国际金融公司(IFC)发布的《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绩效标准》(IFC《绩效标准》),以及世界银行颁布的《环境与社会框架》。

《赤道原则》为确定、评估和管理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提供了一个风险管理框架,同时也为尽职调查和监测工作设定了最低标准,以帮助利益相关方做出负责任的风险决策。采用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均承诺遵守《赤道原则》的10项原则,包括必须满足的标准、行动计划、审核与报告要求等。《赤道原则》要求项目在环境和社会问题方面必须符合东道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许可。假如项目位于非指定国家5,则应该符合当时适用的IFC《绩效标准》以及世界银行集团《环境、健康和安全指南》(《E HS指南》)。如果这些标准和指南对项目的要求比当地法律更加严格,则项目需要满足更高的标准或要求。据估计,新兴市场近90%的项目融资都适用《赤道原则》。

图片

IFC《绩效标准》对 IFC客户管理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责任进行了界定。根据《绩效标准》的定义, “IFC客户”指负责实施和运营IFC出资项目的一方,或接受IFC融资的一方,具体取决于项目结构和融资类型。与《赤道原则》类似,IFC客户除了满足IFC《绩效标准》中的要求以外,还必须遵守相关国家的法律,包括国际法中规定的东道国有义务实施的法律。除非环境评估过程中建议采用其他绩效水平或衡量标准,I FC出资的项目通常都采用《E HS指南》。《E HS指南》包含《通用E HS指南》以及针对具体行业的指南,两者应共同使用,前者提供的指南针对所有行业都可能存在的ESG问题,后者涵盖多种行业,其中包括9个基础设施部门。通常认为,在新设施中以合理成本采用现有技术即有望达到《EHS指南》中规定的绩效水平和衡量标准。同样地,如果东道国的法规与《EHS指南》中所述的绩效水平和衡量标准不一致,项目应采用其中较为严格的标准。

世界银行《环境和社会框架》包括世界银行可持续发展愿景、世界银行《针对投资项目融资的环境和社会政策》以及10项《环境和社会标准》(ESS)。该框架规定,在世行以“投资项目融资”方式支持的项目中,借款国对环境和社会风险与影响负有评价、管理和监测的责任。若世界银行与其他多边或双边融资机构(包括I FC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共同为某一项目提供融资,借款国将与世行及此类机构合作,就评价与管理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与影响的通用方法达成一致意见,前提是该方法能够帮助项目实现与ESS一致的目标。

在实践中,企业在对接不同的ESG标准时会存在挑战。例如,在某些项目中,如果采用企业提议的标准和方法,与执行国际标准相比,可能会取得相同甚至更好的项目成果。尽管如此,国际金融机构也仍然会要求企业论证其所提议的实施方式符合国际公认的标准与方法,才能放心地为项目提供融资。

企业应该如何做?

企业应尽早做出战略部署,确保成就绿色、低碳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

为了成功赢得并顺利实施项目,企业应该培育自身的ESG能力,同时与可靠的合作伙伴以及专业咨询机构通力协作,以确保项目能满足社会各方对E SG标准的要求,最终实现“高质量、可投资和可持续的”基建项目。

《IFC绩效标准》强调了实施方必须重视在项目生命周期中管理环境和社会绩效,并要求借款人根据项目的性质与规模,构建与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等级水平相匹配的“环境和社会管理体系”(ESMS)。为此,IFC发布了《环境和社会管理体系实施手册》,针对最佳实践的关键要素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6

目前,在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建筑物的运营与建设合计占比近40%,其中运营排放(源自建筑物供暖、制冷和照明所需的能源消耗)占28%,其余则来自建筑物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所消耗的物料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鉴于减少建筑物和建筑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关键所在,企业应尽早做出战略部署、建设自身能力,以确保未来能在研发、获取和应用高性价比的先进技术和解决方案方面发挥优势,成就绿色、低碳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预计这将成为企业能否中标基建项目、成功获取项目融资的一个关键因素。虽然中企在这一领域中的领导地位有望为他们带来竞争优势,但如果不能跟上技术进步和最佳实践的发展步伐,恐怕仍会错失业务机会。

结束语

中国正在逐步确立自己在开发和应用绿色技术方面的领导地位。未来,这应成为中国企业在投标和开发建设海外项目时重点突出的一大优势。

要想成功中标基建项目、顺利获得融资、成功建设和运营基建资产,企业应需全面遵守适用的ESG法律、法规、标准和指引。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与机构正在针对ESG的各个维度采取行动,以满足不同利益相关方对ESG各方面的需求与期待。这意味着基础设施开发商需要跟上ESG标准不断发展完善的步伐、了解并采用最新的E SG标准和方法,才能走在E SG实践的前沿。

当前,全球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型的趋势,为那些采用最佳实践、在提供低碳增长解决方案方面建立起领先能力的企业和机构带来了巨大机遇。事实上,领军的企业和投资者都已经在大举布局与绿色转型相关的投资,形成新的竞争赛道。

中国正在逐步确立自己在开发和应用绿色技术方面的领导地位。未来,这应成为中国企业在投标和开发建设海外项目时重点突出的一大优势。为实现这一目标,“信任”和“透明”至关重要。一方面,基建企业要得到公众的信任,就需要在建设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满足并超越国际ESG标准和最佳实践方面,树立企业声誉与品牌价值。另一方面,中国金融机构也需要公开透明地披露项目是否符合ESG标准与最佳实践,以及这一点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我们相信,通过与跨国公司、国际机构和投资人合作,在国内外基建项目中向世界展示中国领先的绿色技术与创新应用,中国有望在绿色发展新格局中取得领军地位,为成功实现《巴黎协定》下的目标与承诺、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注释:

1 .世界银行集团 201 8年报告 “将环境、社会和治理( E S G)因素纳入固定收益投资决策 ”(英文名称:“I n c or p or a t i n g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 Factors into Fixed Income Investment”),第2页,由Georg Inderst 与Fiona Stewart共同执笔。 

2.https://www.energy-transitions.org/wp-content/uploads/2020/09/Making-Mission-Possible-Full-Report.pdf

3.以二十国集团(G20)在大阪峰会上通过的《G20高质量基础设施投资原则》(不具约束力)为例,该原则具体包括:1)尽可能加大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的正面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2)提升基建项目生命周期的经济效益;3)将环境影响与风险纳入基础设施投资考量因素;4)增强抗自然灾害及其他风险的韧性;5)将社会影响与风险纳入基础设施投资考量因素;以及6)加强基础设施治理。 

4.OECD报告《2020年企业与融资展望 — —推动实现可持续、有韧性的融资》(英文名称:“OECD Bu siness a nd Finance Outlook 2020: Sustainable and ResilientFinance”)

5.指定国家是指那些被视为拥有健全的环境和社会治理、立法体系和机构功能来保护他们的居民和自然环境的国家。赤道原则协会没有对每个国家在这些领域的表现进行独立评估。作为此类评估的代用品,赤道原则协会要求,一个国家必须既是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又必须出现在世界银行高收入国家名单上,才有资格成为指定国家。赤道原则秘书处每季度审查这些数据集,以确保在指定国家名单中反映地位的任何变化。可于赤道原则协会网站查阅指定国家列表。非指定国家是指不被列于赤道原则协会网站指定国家列表中的国家。 

6.https://www.ifc.org/wps/wcm/connect/4c41260d-1ba8-4d10-a77d-f762d60a1380/ESMS+Handbook+General+v2.1.pdf?MOD=AJPERES&CVID=nzhmup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