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采购环节在整个国EPC工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对于工程成本控制具有直接的影响。本文首先阐述了国际EPC工程项目主合同形成阶段存在的风险类型,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进而深入分析了主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成因及负面影响,并提出科学高效的应对措施,旨在促进工程的快速稳定发展,为业内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物资采购是维系EPC项目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采购工作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如果采购环节出现偏差,将会阻碍工程项目的有效调度和执行,进而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文围绕此项工作的风险控制展开深入探讨,力求促进工程项目的稳定运行。

一、国际工程物资采购与物资流转的特征

物资采购与管理是国际工程施工中十分关键的内容,工程项目的招投标、融资、咨询和承包管理都是这一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工程项目的利益方可能是一个国家,也有可能是若干个国家。由于在工程开发的过程中,采用跨国合作的方式,因此合作时必须要做好协调工作,从而保证其具有良好的规范性和高度的统一性。国际工程项目管理者在工作中应充分结合项目的具体特点以及运作方式,采取更为全面且科学的管理途径来完成相应的工作内容。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必须要采用规范化的流程完成物资的采购和管理。

具体做法为:首先拟定一个详实的物资采购计划,同时应在审批结束后做好招标和询价采购工作,还要采用多种手段保证流程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在物资采购过程中,招投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采购形式,工程造价也成为了物资采购过程中价格控制的理论依据,而保证物资采购的顺利进行成为确保国际工程平稳发展的关键前提条件。

另外,国际工程项目运行的过程中,设备和物资的采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阶段,国内施工企业主要承包来自于东南亚、中亚、南亚、中东、东欧、和非洲大部地区的工程,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同时资源拥有量较小,工业发展不完善,生产资料单价较高。所以,在国内,工程的设备和物资组织问题也成为了无法顺利解决的难题。与之相比,我国在设备和物资市场上的优势十分明显。又因为从国内采购出口还可减少税收,所以相关采购者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从国内市场采购工程所需物资,进而达到降低成本投入的目的。

国内采购物资运距较长,且运输过程中也需要经历多个环节,出口报关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时其复杂度也相对较高,通常从采购到到货需要2个月以上,而且采购计划书编写时间与实际的时间一旦出现差错,就会对工程的施工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此外,在配件和物资方面,若在技术层面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或物资数量无法与工程的采购计划相符,也会对工程的建设施工产生极大的副作用,例如,若物资数量超出工程的实际需要,剩下的物资就无法运回出口地,故而该问题一方面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工程的建设成本。

二、合同形成阶段的风险类型介绍及应对措施

(一)设计标准差异导致的风险

每个国家和地区的衡量标准及风俗习惯都有所不同,而企业的战略方针、和经营理念也存在较大差异,这使得在招投标环节中,各企业对EPC工程项目的标准化理解有所不同。

对投标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是多样性的,主要包括承包单位的投标技术欠缺合理性,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投标工作人员未能及时、全面的掌握招标文件的基本要求,对现场情况了解不透彻;内部各部门人员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综合上述这些因素,都会不同程度的增加工程成本投人。

在工程设计初期阶段,设计专员未能充分了解项目合同的基本要求,在設计工作中,盲目的凭借自身经验做事,使设计成本等诸多方面与合同标准不相符,导致设计无法通过审核,出现二次变更,增加了采购成本。

此外,EPC工程项目通常包含采购合同,合同中会对项目施工的技术类型及标准规范明确交代,且承包单位在物资采购时,也会选择与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但材料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忽视了合同中的相关规定,仅仅执行企业内部过于标准化的准则,导致最终产品的质量无法满足工程项目的标准要求。综合上文提到的风险类型,具体的解决措施如下所述:

保证投标工作的精准性。在投标开展过程中,承包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应当组织关于招标文件的集体学习,并保证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投标人员要系统的了解业主方的关键信息,主要包括所在区域的施工标准和设计要求、物资市场价格变化趋势、人工劳务费用标准等,最大限度的保证投标的精准性。

在工程设计初期阶段,承包商不仅要了解自己国家的设计标准,还要充分掌握业主所在国家的设计标准,之后再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同时,还要严谨的审核业主方提供的资料素材,一旦发现问题应第一时间与业主取得联系。

加大对供应商的管控力度。对供应商的行业资质进行严格的检查,尤其是与工程项目有紧密联系的同类物资的销售业绩;对产品的生产加工进行实时动态管控,确保质量控制贯穿整个产品生产线;对产品的出厂环节加大控制力度,及时发现质量缺陷。

(二)市场价格浮动增加风险指数

通常情况下,在国际工程项目合同中,总价格都是固定不变的,不会随着材料价格市场浮动而出现变化。但由于材料设备具有采购时间跨度大、影响因素多等特点,这均会导致物资采购环节的价格与投标环节存在较大差异。针对此,可以采取如下的措施加以改进:

综合世界的经济发展状况,了解国家的形势政策和行业变化规律,掌握设备及材料的市场价格浮动,在投标过程中,针对极易受到影响和波动概率较大的材料设备,加大对其的关注度,尽可能降低给部分因素造成的不利影响。

在签署合同的环节,应当争取一些维护基本利益的条款,主要包括调整材料价格的手段等。一旦合同中明确阐述了设备材料价格调整的说明,在施工过程中,承包企业需要第一时间做足准备,并对此进行严谨细致的核算,并与业主建立联系。

拓展物资采购渠道,优中选优,通过与多家供应商建立合作,增强市场竞争,合理调控采购成本。

(三)国家形势政策变化的不利影响

形势政策的变化决定了经济活动的程度,无论哪一方所在国家的政策有较大调整,都会增加工程物资的风险。针对此,具体的应对措施如下:

承包商要合理评估工程的实际风险系数,综合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工程建设核心优势特征,确定是否参与项目的竞争。

充分了解区域内材料供应市场的变化情况。一旦自身的材料设备不被当地所认可,则考虑与当地供应商建立合作。

在设立采购专项资金及运转管理过程中,综合考量当地的金融发展状态,如果所在国对外汇流动有一定的控制,应当合理拆分采购资金,并预留充足的资金用于第三国的采购。

三、合同执行阶段的风险类型和改进措施

(一)采购环节中的风险成因和措施

工程采购成本控制绝不只是简单的削减成本,而是个系统工程。单纯地削减采购成本同样会给工程本身带来很多的风险,如质量风险、及时供货风险、技术风险等。因此,采购成本管理控制务必综合考虑工程的具体情况,以此为基础进行合理的控制。通常设计管理风险主要包括如下几种类型:

设计专员与业主方技术人员在理念上追求的方向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工期,并阻碍了工程物资采购工作的进展。

在设计环节,如果给采购工作设置的标准过高,会导致物资采购的价格与预算存在较大的差异,增加采购风险系数。

如果设计初期存在一定缺陷,或者业主的实际要求出现临时性变化,会使设计工作二次变更,进而改变采购计划,增加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类型,具体的解决措施如下:

在制定采购组织方案前,承包单位的设计人员应当全面的解读工程项目的合同,准确定位业主的需求意向,避免出现因理解误差导致文件二次修改的现象。

全面贯彻执行工程项目提出的设计标准,优化采购计划方案,杜绝设计人员肆意变更设计标准的现象。

严格审核采购设计方案,争取第一时间发现错误。并且一旦設计出现变更,要及时与业主协商,获得许可后方可进行后续工作。

此外,优化采购体系也是工程管理中重要的一环。采购成本是工程成本中很大的一部分,一般在40%-70%之间,而一项研究也表明,若降低采购成本的1%,那么工程企业的利润将会增长10%以上,所以,控制采购成本对工程企业来说意义重大,严格管理这一环节将会对企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

(二)物流运输环节的风险和应对策略

承包单位应当深入了解区域内的法律条例,尽量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出现风险。通常物流运输风险的防控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承包单位要进行全方位的市场调研,了解当地的法律条例,以及物流运输方面的规章制度。

在与代理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的过程中,详细了解其行业资质及商业信誉度等信息,保证该公司能够满足实际运输需求。

了解各种物流方式的基础状况,分析物流路线的优越性和缺陷,综合比较分析,选择适宜的物流方式,并与代理公司建立联系,合理控制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际EPC工程已成为行业必然的流行趋势,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物资采购的风险系数增加。针对此,我们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改进,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进而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