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9SRGqEi3f1vnw2OjDpcydQkMs6IZYxC.jpg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明显加剧,矿业市场供求格局不断调整,关键矿产资源供应链中断风险增加。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企业自身发展,中资企业“走出去”从事海外矿业开发需行稳致远。本文分析了全球采矿业发展现状和中资企业海外矿业开发的机遇和挑战,对新形势下海外矿业开发工作提出了策略建议。

中国矿产资源供应保障形势

中国矿业行业的基本特点是需求庞大,但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关键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对铝、煤炭、钢、铜、镍、钴、锂的需求均接近或超过全世界的50%,而国内资源量相对不足,且贫矿多、富矿少,对外依存度高,供需矛盾突出。如铝土矿对外依存度约50%,锂矿超过70%,铁矿、铜矿、锰矿、镍矿超过80%,钴矿和铬矿超过90%。尽管我国持续加快海外资源基地布局,目前铜、锂、钴、镍等矿产的海外权益资源量已超过国内资源量,但仍远不能满足国内需要,矿产资源安全总体形势依然严峻。中央在《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中提出要确保能源矿产安全,矿产资源安全首次上升到国家战略。中资企业拓展境外权益资源之路尽管崎岖,但 “走出去”进行海外矿业开发是必然选择。新形势下,中资企业更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海外矿业开发行稳致远。

中资企业海外矿业开发面临的挑战

一、全球矿业发展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上升

当前全球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多点频发,政治集团冷战思维加剧地缘政治博弈,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保护主义盛行,矿业发展面临的政治和安全风险增加,供应链中断风险上升;以加税、国有化、产业本地化、国家安全审查为主要特点的资源民族主义抬头,全球矿业投资壁垒升高;采矿业劳动力短缺、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价格飙升,供应链成本增加,推升全球矿业成本;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密集出台保障关键矿产供应链安全的 “国家干预”政策,建立 “关键矿产同盟 ”等矿产安全伙伴关系,全球关键矿产资源竞争加剧,未来矿业供应链必将面临更为复杂的挑战。中资企业海外矿业开发的外围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二、获取优质金属矿产资源的难度增加

在上一轮全球矿业低谷期(2014—2016年),绝大部分跨国矿业公司已完成资产结构优化,剥离出售相关矿业资产,当前大型跨国矿业公司被迫出售优质矿业资产的意愿和可能性很小。近年由于矿产品价格高位运行,矿业资产也愈来愈昂贵,目前海外矿业并购市场溢价水平已达历史高位,中资企业通过并购获得海外大型优质矿业资源的难度越来越大。存在交易可能的矿业资产多是国别风险大,且存在不同程度的社区、环保或基础设施开发难题的项目,这对中资矿企、承包商的综合开发、设计建设能力提出了挑战。

此外,伴随世界范围浅部和高品位富矿资源的逐渐枯竭,深边部矿、低品位矿、复杂难选矿以及尾渣尾矿等资源的综合回收项目不断增多,这也对承包商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铜矿为例,目前全球铜矿山老龄化严重,约一半铜矿山的服务年限已超过50年,全球最大的7个铜矿山中的4个已经开采超过了70年,由于开采时间太长,矿山品位正逐年下降,部分在产的全球主力矿山在经历多年开采后已经或即将由露天开采转入地下开采阶段,而最近几年新勘探出的矿山基本全是地下矿山。全球采矿业的发展趋势对矿企和承包商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三、中国在全球矿业治理中缺乏话语权

为重构全球矿业竞争格局,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主导的一些新的全球矿业治理规则被提上议事日程,其中 “冲突矿产”问题、透明度和反腐败、人权、ESG等可持续发展议题成为全球矿业治理关注的重要内容,发达国家正通过全球性的标准与规则来调节全球矿业运作中的各种复杂关系,通过各种立法增加供应链审查要求,重构全球矿业发展秩序。中国在参与全球矿业治理中属于后来者,更多是规则的被动接受者,缺乏话语权。在优势矿产资源已经被西方国家瓜分的情况下,中资企业不得不进入一些高风险地区甚至冲突地区进行矿业投资,而这类投资恰恰是全球矿业治理监管的重点。中资企业一方面需克服来自资源国地区的各类问题,另一方面需要与竞争者进行利益博弈,同时还面临新的全球矿业治理规则的要求。三类问题的克服和协调,对中资企业抵抗风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挑战。

四、国际矿业工程承包业务创新能力不足

当前国际矿业工程承包业务以EPC模式和施工合同为主,但在国际矿业工程承包市场竞争程度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传统模式获取项目的难度越来越大。国际矿业工程的私人业主经常存在资金不足、实力较弱的问题,不少合同因业主融资未解决而无法实施,一些业主希望中资承包商协助其在中国进行项目融资或者直接由承包商进行垫资承包。中资企业在电力、基础设施等工程承包行业,对于EPC+F(融资)、 BOT(建设 -运营 -转让)等创新模式已经非常熟悉并广泛运用,但在矿业领域,这些创新模式还在探索之中,成功实施的不多。对于海外矿业行业特有的一些交易结构和投融资模式,如权利金(Royalty)和金属流(Streaming)融资等更是缺乏了解,中资工程承包企业的项目开发模式和创新能力需要提高。

中资企业海外矿业开发机遇与策略

全球低碳化发展为铜、镍、锂、钴等能源转型升级相关的战略性金属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金属矿产行业有望迎来一个超级周期,全球矿业市场存在重大发展机遇。新能源行业的国际竞争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激烈,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能源行业的生产成本正在逐步降低,新能源的产品市场也将进一步打开,全球新能源革命正处于爆发增长期。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依托国家政策支持,发展势头强劲,前景极为光明。中国、美国、日本、欧盟不仅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竞争者,也是国际矿业市场上有限供给量的争夺者。中资企业应抓住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矿业发展带来的机遇,积极行动,有所作为。对于中资企业当前海外矿业开发有如下策略建议。

一、积极参与全球矿业治理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企业及相关机构、社会团体要主动 “走出去 ”,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矿业治理,参与国际矿业治理机制的修正和重构,致力于打破资源和规则的垄断霸权,抵制价格操纵,扭转现有国际矿产品定价体系中霸道的“胜者通吃”局面,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全球矿业新格局。

二、提升矿业项目开发模式创新能力

中资企业应突破以EPC工程承包合同为主的传统模式,积极探索由单一的EPC合同模式向多元的合作方式转型。根据不同国家和区域的资源禀赋,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强大的投资拉动作用,推动清洁能源开发、矿产冶炼、工业园区等一体化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复苏和能源绿色转型。应加强对一体化项目开发模式的研究,全面考量内外部风险因素,解决国际国内产能合作、投融资等方面的能力建设问题。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能源、资源产业一体化投融资合作机制,吸引国际资本和多边开发性资金参与建设,为项目落地实施提供可行方案。

三、加强国际国内产业链合作

国内矿业上下游企业、工程承包企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协同,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前述清洁能源、矿产资源、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模式。应推进海外矿产资源投资开发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国际产能合作和第三方市场合作水平。中资企业也要与南非、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矿业发达国家企业加强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加拿大矿业公司更容易获得风险资本,特别是为新勘探项目融资;南非矿业公司对非洲成矿地质条件有深入认识,并具有强大的资金和技术专长;澳大利亚矿业公司具有在砂砾或红土覆盖层下发现金矿的丰富经验,在非洲大有用武之地。

四、大力推进矿业技术创新和升级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多种高科技手段在矿业全流程中的渗透与应用程度越来越深,日益向矿业产业链核心环节逼近。国际矿业资源的争夺正在由单纯的数量保供和价格稳定向更注重科技、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转变。中资企业应着力加强矿业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力度,大力推进绿色矿山、智慧矿山建设,把矿产开采与矿区开发、矿山综合治理以及周边自然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结合起来,在矿业技术创新和升级带来的行业变革机遇中努力实现弯道超车。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为保障我国经济发展和矿业资源供应安全,中资企业应利用能源转转型升级的机遇,加大“走出去”步伐,积极参与全球矿业治理和规则制定,推进产业创新、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确保海外矿业开发稳健、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