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市场难以以可承受的价格获取LNG供应

欧洲正寻求以LNG取代俄罗斯管道天然气,这将继续支撑国际LNG价格高位坚挺,直至2025-26年大量新增LNG项目得以投入运营。

欧洲天然气买家急欲替代断崖式下降的俄罗斯管道天然气供应,纷纷转向LNG贸易,以高于亚洲买家的价格争夺现货,推动LNG价格持续走高。预计未来中期内,市场间争夺LNG供应的竞争将支撑LNG价格居高不下,直至2025-26年大量新增LNG项目能够投入运营。东南亚买家难以以可承受的价格获取LNG供应,这意味着东南亚市场的LNG需求增长将放缓。

即使在100美元/桶的油价水平上,40-60美元/百万英热的LNG现货价格也远远超出了与油价挂钩的定价机制下11-15%的斜率范围。这一价格差异刺激LNG卖家继续在现货市场上出货,造成买方难以在可承受的价格水平上与卖方签订定期供货协议。那些即将加入LNG进口行列、尚未签订任何供应合同的国家(如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可能会发现,如果现货价格持续过高,推迟LNG进口可能更加有利。

短期内填平供应缺口将面临重重困难;另外,需求可能会低于前期预测。不过,东南亚的天然气需求势将持续增长。电力需求的强劲增长、退煤计划、建设充足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和电网能力所需的投资与时间等一系列因素都表明,在能源转型期间需要加大天然气发电量。根据我们当前的预测,到2030年,该地区的LNG需求仍将从1500万吨/年增长到5600万吨/年。

jCQYpETfOL6Gh8usrW3eFcHdInSB5g4J.png

东南亚地区天然气需求强劲增长的原因

认识到东南亚地区对气候变暖的脆弱性,大多数东南亚国家都在2021年COP26气候大会前夕更新了本国的气候目标,并承诺到2050-65年实现“净零”目标。

逐步告别燃煤发电一直是东南亚各国气候战略的共同主题,不过,该地区在替代煤电的基础上还需要额外新建发电容量。过去10年中,东南亚电力需求年均增长5.7%,超过全球平均增速2.5%的两倍,且预计到2031年将达到4.5%[1]。随着新建煤电项目获取融资的渠道日益减少,燃气发电和可再生能源将日益成为满足该地区强劲电力需求的电源选择。

uKQzCAhat2j6JBwG9XV5qUdTcPNiSFIv.png

东南亚地区计划大规模增加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目标是到2030年,整个地区合计增加太阳能与风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5000万千瓦。为了应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加所带来的间歇性挑战,东南亚各国都需要巨额投资来升级改造电网。

越南的情况已经表明,当‘风光’发电容量的装机速度快于电网升级改造的速度时会出现问题。目前东南亚地区的“风光”发电装机容量合计为3300万千瓦,其中66%都集中在越南。继越南推出了利润丰厚的“上网电价补贴”机制后,“抢装潮”导致2019-20年间新增光伏装机超过1600万千瓦。然而,彼时该国电网尚未准备好接入如此大规模的间歇性电源,导致弃电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投资人的收益。据估计,未来5年,越南电力公司每年需要投入约36亿美元进行电网升级改造;而相比之下,该公司过去几年来的资本支出合计才20-30亿美元[2]。

电力需求的强劲增长、退煤计划、建设充足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和电网能力所需的投资与时间等一系列因素都表明,在能源转型期间需要加大天然气发电量。

加速开发国内天然气的良机

东南亚地区蕴藏着大量天然气资源。前10大尚未投产的天然气项目合计拥有净可采储量约45万亿立方英尺。1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相当于LNG供应量约100万吨/年╳18年——足够支撑一台900兆瓦的联合循环燃气轮机发电18年。因此,开发国内天然气资源对推动该地区能源转型至关重要。

y9k7WXrfmeQdnT5HiOzuLpJUc2vFsV8S.png

不幸的是,这些项目大多都已停滞。许多项目都面临着类似的关键挑战,第一项重大挑战是天然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及对其处理的额外成本问题。上表中,只有马来西亚的两个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尽管其二氧化碳含量相对较高。这是因为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马石油”)已经意识到,开发污染物含量高的大型气田对于维持旗下关键资产——马来西亚液化天然气公司(MLNG)的产能利用率至关重要。为此,马石油正积极携手合作伙伴快速推进CCS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枯竭气田来存储二氧化碳。同时,马来西亚也在同步制定支持CCS设施开发的监管框架与激励机制。

上游开发面临的第二项重大挑战是缺乏市场或难以达成承购协议。举例来说,越南的Cai Voi Xanh和Ken Bau这两个项目都位于中部海岸,而该国的天然气市场则集中在南部。由于附近没有天然气市场,这些项目需要配套开发一体化发电项目,但却难以达成购电协议(PPA);同时,涉及公私合营的监管规则对国际投资也不够友好。

第三项重大挑战是国际参与者正在退出东南亚市场。壳牌、雪佛龙和墨菲石油都在寻求退出他们在Abadi、IDD和Kelidang气田群中的股权。虽然导致国际投资者退出的底层原因存在差异,但这些项目都缺乏商业可行性,这导致它们容易出现重大延迟,并且难以与全球上游投资组合中更有前景的项目相竞争。

克服这些挑战并不容易,但如果政府选择调整相关政策,减少项目落地的障碍还是可以实现的。例如,调整国内天然气价格预期、出台激励措施和实施碳定价[3]可帮助解决CCS的成本问题。抑制上游开发活动碳强度的能力可能别具吸引力,这一能力正在逐渐发展成为许多国际参与者的关键要求。

这些变化已经在悄然发生。在LNG现货价格持续居高不下且长期合同难以达成的背景下,东南亚市场将寻找替代能源。马来西亚推出的碳捕获设施共享模式以及支持CCS应用的监管框架,可能会被该地区其他国家效法推广,从而为吸引更多上游投资提供土壤。各国政府间(如泰国与柬埔寨)为就共享资源达成共识而加强对话的趋势,也释放出变化在即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