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趋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出口商在面对大额订单时,有时只关注订单带来的利润,而忽略评估其中的风险,甚至陷入买方的陷阱,造成大额损失。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宗中国信保在理赔过程中所遇到的小买方利用大额订单诱惑出口商的典型案例,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案例概述

Nsdoq7wMPHCWpgIOQUryvmKX6zT0SfbY.jpg

2019年6月,我国某家电出口商A公司向买方B出口了13票货物,实际发货和投保金额合计270万美元(远超中国信保批复的买方有效限额),合同支付方式为OA90天。

2019年9月,买方B以下游销售不畅未能回收货款为由,申请待销售旺季结束后12月底完成货款支付,并提供了分期付款计划,其中前两期金额较少,绝大部分货款都在12月底支付。

然而,截至2019年12月底,出口商A仅收到买方B支付的小额货款,且发现买方B已封仓无法查验货物,出口商A提高警觉并立即向中国信保通报可损和委托追偿。

dyWCGFNBtEOKcMvLs4feQnHASkJTw2qg.png

▲ 本期案例人物关系图

中国信保在收到出口商A的报损和委托后,立即委托在当地的追偿渠道介入勘察。经渠道介入,买方承认贸易关系及拖欠事实,但借故正在休假、需渠道提供委托代理文件等,迟迟不与渠道进行洽谈。随后渠道通过深入调查发现,本案买方B打着“下游买方为欧洲麦德龙集团的子公司”的幌子与出口商A和其他3家国际知名的家电厂商进行交易,货款总金额近5000万美元,且已将所得货物抵押给银行获得了贷款,买方B名下亦无任何资产,办公场所系租用,故无任何资产可偿还供应商和银行的任何欠款。随后发现买方B负责人已携款潜逃,移民他国,无法取得联系,目前正委托当地一律所代为处理破产事项。

对于本案项下近260万应收账款损失,中国信保最终结合债权确立情况、出口商A在保险合同和贸易合同项下义务履行情况,对保险范围内的损失进行赔付,充分发挥了政策性保险的风险补偿功能。

案件启示

HYG65aebQF7D3jXrl4Z09v2PyTdwzRUc.jpg

01、充分了解买方的下游销售情况

出口商在与买方交易时,应充分了解买方的下游销售客户群体,买方向下游的销售与向上游的采购是否匹配,从而评估买方下达的订单是否合理。

本案项下,出口商A缺乏对买方B下游销售的核实和评估,轻易地相信了买方。同时,由于出口商A年初与买方B有几笔小额的交易历史,从而认为买方安全守信,以致于在接到大订单时放松了警惕,未进一步查证买方说辞和实际付款能力。

同时,各被保险人在洽谈国际业务时,无论订单大小、客户新老,都应时刻保持警惕、坚持风控原则、充分调查评估,避免被蒙蔽,做出正确的决策。

02、高度重视中国信保的限额评估结果

本案项下买方是一个经营历史在三年以下的小型贸易商,注资微薄、人员规模小,经营地为租用,财报显示上年销售收入仅百余万美元,净利润千余美元,总资产不足50万美元,资产负债率近100%,整体风险高。故在全面评估买方资信的情况下,中国信保做出小额批复结果,建议出口商A谨慎交易。

中国信保拥有专业的买方资信调查和限额审批团队,积累了丰富的承保经验,能够通过对买方短期偿债能力的全面评估,得出限额审批的结果。如果被保险人超限额发货,有可能超过买方的偿债能力,导致出现坏账,且超出限额部分的损失无法获得理赔,被保险人将全额承受该部分损失。鉴于此,各被保险人高度重视中国信保的限额评估结果,在限额范围内谨慎开展贸易。

03、加强被保险人内部风险管控

本案项下,出口商A在收到中国信保批复的小额限额审批结果和谨慎交易建议后,仍认为买方B下游实力强,付款有保障,交易风险低,坚持按照原定计划向买方B大量出货,出货金额远超中国信保限额批复金额,最终自行承担了大额损失。因此,提醒各被保险人应加强内部风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在签订合同前进行买方调查和限额申请,根据评估结果合理确定结算方式、放账金额等事项,以便利用信用保险充分保障交易安全。

内容来源:中国信保四川分公司、中国信保小微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