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尤其是最新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的相继出台,近两年工程总承包业务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但设计院和施工企业究竟哪家强,即设计院和施工企业谁来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更合适,目前尚无定论。

要说哪家强,先要解决工程总承包是什么的问题。那么工程总承包是什么呢?按照新的《办法》的定义:工程总承包是指承包单位按照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对工程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或者设计、施工等阶段实行总承包,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全面负责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其实,这一大段描述的核心是,我们要推行的工程总承包是两种模式——EPC模式和DB模式。这两种模式最大的区别在承包范围上:DB模式包括设计、施工两项工作内容,不包括工艺装置和工艺设备的采购安装等;而EPC模式则包括工艺装置和工艺设备的采购安装等内容。

设计院的优势在哪里?毫无疑问在设计阶段,在前端。设计院掌握项目的基本情况及信息,能够在前端把项目策划好,掌握工艺技术及设计能力的设计院开展EPC模式会更有优势一点。但设计院的短板也很明显,由于长期设计、施工的割裂,设计院在现场管理方面的经验及能力是非常缺乏的;同时,现在的工程总承包项目考验的是企业的综合能力,设计院在资金、风险防控、管理的力度等方面的短板制约了企业推进工程总承包业务的进程。

施工企业的优势在哪里?在施工环节、在体量、在风险防控及承受能力。但短板也非常明显,我们习惯了按图施工,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就讲不了故事、“造”不了项目、不会报价、不会管项目了。当前来看,大部分工程总承包业务做得比较好的施工企业采取的是DB模式,不会涉及太多的工艺装置或者设备,有的只是常规的采购。

所以,武断地来看,设计院更适合体量不大、风险可控、具备工艺/技术特点的EPC项目;施工企业更适合土建量大、设计常规的DB项目。

当然,长远来看,不管是设计院也好,施工单位也好,互相的融合是趋势。我们也坚信未来应该要出现一批综合型工程公司,这些工程公司具备设计、施工一体化的能力。这些工程公司从哪里来?有可能是从设计院转型而来,更大的可能是从施工企业转型而来(尤其是房建、市政领域)。

要向工程公司转型,不管是设计院还是施工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工程总承包最明显的特征是多专业、多阶段的协调与融合,考验的是企业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未来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组织方式应该是矩阵制的方式,这与传统的设计院或者施工单位的直线职能式的方式有较大的不同。所以,要做好工程总承包,企业必须在组织方式、人员能力提升、管理体系建设上做好转型与升级。

当然,我们这边探讨的是设计院与施工企业,也有一些设备厂商,甚至是贸易商也会参与进来,这些参与者基本上还是以EPC为主,在这篇文章里面就不赘述。